什么是数码摄影的前期和后期
(2008-08-13 02:43:40)
标签:
杂谈 |
在相机开始曝光的那一瞬间之前,对相机、光源和被摄物等等进行的控制,以及对拍摄时机的选择,都属于数码摄影的“前期”。
而曝光完成后,数据从CCD中读出,之后所有的步骤,都属于数码摄影的“后期”。按照这样的划分,取景、测光、对焦、调整光圈和快门、使用滤镜、摆放灯光、调度模特,以及选择在什么时候按下快门等等,都属于前期。
“拍摄JPEG格式”时(我这里加个引号,是想强调一下这只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简略说法,实际上并不严格),数据从CCD中读出,相机内部的图像处理芯片根据默认的或者是用户指定的参数(包括锐化、饱和度、白平衡等等)执行既定的RAW解码算法,然后在记忆卡上以JPEG格式保存处理完的结果。这个步骤虽然只是很短的一瞬间,而且看上去并没有人的参与,但实质上曝光已经完成,只是在对“曝光结果”进行加工,因此也应当属于数码后期。如果拍摄RAW,用户在计算机上进行解码,自然也属于数码后期。
此后,在计算机上用Photoshop等软件进一步对照片进行调整,这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数码后期,这个阶段在我的观点中只是后期的一个组成部分。激光冲印或者打印输出当然也可以被涵盖在数码后期之内。
总之,我的观点就是,前期和后期以曝光为分界线,这一点对于胶片摄影也是相同的。而不应该简单地只把在计算机上对照片PS当作是后期。
把数码后期再进行细分也是有必要的。仿照传统胶片工艺的叫法,RAW解码阶段,不论是在相机里或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可以叫作“develop”,即“显影”(事实上Phase公司的Capture One软件就将RAW解码这一步骤称作develop)。RAW解码之后,进一步的调整以及打印输出等,按照对应关系,应该称作“print”。熟悉传统黑白暗室工艺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个“print”并不是打印的意思,而是包括toning(相片调色)、bleaching(相片漂白)、burning(压暗)以及dodging(遮挡)等等对最后照片效果进行调整的暗室操作手法。这和我们在Photoshop里调曲线、磨皮等等实际上是一回事。将数码摄影的流程与胶片摄影联系起来,并不是一种牵强附会,而是因为数码摄影不论从概念上还是器材上都脱胎于胶片摄影,我们可以从成熟的胶片摄影技艺中获取大量的经验。几十年以前的区域曝光法,如今依然对数码摄影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最后,小小地总结一下,看一张数码照片,它各个方面的表现,究竟是由前期还是后期决定的。一张照片,构图好不好,基本是前期决定的,当然后期进行裁剪也可以弥补。焦点实不实,景深大了还是小了,这是前期决定的。照片锐不锐,主要是前期,例如镜头素质如何,是否最佳光圈,相机有没有抖动,等等。当然后期的锐化有时候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照片太亮或者太暗了,前期和后期都有可能。反差高了或者低了,这个往往在前期是不太好控制的,讲究一些的话,会使用灰渐变,或者辅助光源等调整一下,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后期进行控制。色彩,类似于反差,前期和后期都有控制手段,主要是后期。
虽然,对于曝光等,在前期和后期都有控制的手段,但是后期调整空间的大小是由前期决定的。一张前期严重过曝的照片,几乎不会有任何后期调整的空间。所以,我的建议是,初学者应该把主要精力花在前期上,而不应该把过多时间花在用后期去弥补拙劣的前期遗留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