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最初,它是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而闻名的。
公元330年5月11日,古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在君士坦丁堡举行大典,向世界宣布这里是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首都。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君士坦丁堡成了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但东罗马帝国一直维持着它的统治,直到1000年后。
这个帝国留下的最为著名的遗迹之一,就是照片上这座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索菲亚”在基督教里是上帝智慧的意思。公元537年,教堂开始修建,并一口气使用了916年,直到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改为清真寺为止。
公元2008年12月24日,一个飘着雪花的下午,我来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门前。

离开开罗时,气漫20多度,有点像夏天,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到达伊斯坦布尔,一出机场,北风袭来,让人不禁打一个寒噤。天阴阴的,刚下过雨,但这并不影响游览的好心情。汽车沿着马尔马拉海岸驶向市区——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很快就来到圣索菲亚大教堂。此时,零星的雪花飘下来,有人撑开了伞。头上,土耳其国旗高高飘扬。

这里现在已经不作为清真寺使用,也不是教堂,而改成了博物馆,据称这是为了“摆平”两大教派。里面到处都点着这样的“天灯”。公元15世纪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为其精美的构建所折服,遂下令搬出供奉的基督教雕塑,用灰浆遮盖了马赛克壁画,并修筑了4个高大的传音塔,至此圣索非亚大教堂成为一座清真寺。大教堂从地面到穹顶有18层楼房之高。

第二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东罗马帝国曾经的赛马场。
导游说这里是东罗马帝国的赛马场遗址,但实际上,赛马场已经荡然无存,唯有这两个雕塑历经1000多年仍屹立。
远处的方尖碑已经十分熟悉,我曾在梵蒂冈的圣保罗大教堂前的广场上、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上见过,几天前在埃及更是参观了它的老家。不错,这座方尖碑也来自埃及。公元前390年,拜占庭帝国国王泰奥多斯一世把它从埃及南部城市卢克索地区的亚蒙神神殿搬到君士坦丁堡(我在卢克萦神庙曾看到一方尖碑的基座,据介绍方尖碑早已被运走,但好像不是运到君士坦丁堡,有待考证),使之矗立在古赛马场。原碑高35米,现高22米,当初为方便运输截去了靠近基座的十几米,多可惜呀。
方尖碑是干嘛用的?相当于我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只不过它纪念的不是人民而是法老的丰功伟绩。

方尖碑前面这一雕塑遗迹叫蛇形青铜柱,公元前479年建造。这根柱子是君士坦丁大帝从希腊特尔菲的阿波罗神庙运来。铜柱本是为纪念希腊人在萨拉米斯和帕拉提战役中打败了波斯人而制造的,传说所用的青铜就融化自波斯人的盾牌。铜柱原高8米,共有三个蛇头,现在只有5米高的蛇身了。

这摇摇欲坠的叫君士坦丁石碑,为君士坦丁七世所建,已有1000年历史。最初,它镶嵌有青铜浮雕,但在13世纪被拉丁人入侵时损坏。


方尖碑的基座是后做的,基座的四面有描述古赛马场上赛马、国王观赛和赛前舞蹈等浮雕。
走在这遗迹荡然无存的古罗马赛场上(不像罗马的斗兽场还残存一半),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几千年的时世沧桑历历在目。不管是方尖碑还是蛇形柱,都给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作为一个1000多年的首都城市,它曾目睹了多少兴衰废替呀!是的,十字军东征时毁坏过这个城市,但今天,它风采依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