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春运的死结

(2012-01-15 20:29:37)
标签:

春运

火车票

杂谈

http://s6/middle/4860cef6tb6904950ad75&690

中国春运的死结

(中国铁路人均长度不足一支香烟)

 

原创:东方玄

-

———————————————————————————————————————————————————

【转录】一名农民工写给铁道部的信

    我是第四次来火车站买票了,但票还是没有……说在网上买票,还得开通啥子网银。我们是打工的,哪个会开通这个,这不是用脚趾头想出来的吗?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农民工是折魔(磨)。今年我们想要这个样的折魔(磨),也没有了。(彭水人黄庆红)

———————————————————————————————————————————————————

-

俺们中国人喜欢喊口号。

近几年喊解决春运买票难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

搞了许多所谓的解决一票难求的办法。

但是,最终是哄娘哄老子的伪办法。

——这其实是欺骗老百姓的老办法。

 

要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问题,最应该抓的是提高社会运输能力。

这才是最主要的矛盾。其它的,都是次要的管理方面的问题。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总运输能力(铁路只是其中的比较经济的一种),假设在30天内只能够运送1000人,但是,需要乘车的是10万人,你无论采取什么管理(比如实名制)手段,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告诉大家“今年实现实名制、网上购票”,往往会给大家造成“乘车难问题已经解决了”的假象(错觉),需要乘坐交通工具的人可能会增加到20万人。运输10万人已经不可能,运输20万人更是不可能!(铁老大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宣传花样,所以每年乘火车的老百姓都会被欺骗一次)

 

所以,正确的办法是告诉广大想要乘火车回家过年的老百姓:

 

中国铁路没有运送中国老百姓回家过年的运输能力!

(或换句话:春运期间,中国铁路只能够运送很少一部分老百姓回家过年)

 

我这里有一些铁路方面的数据:

 

目前全世界117个国家和地区现拥有铁路约120余万公里,美国铁路目前状况是226706公里,占据第一位;中国铁路约9.1万公里,占据第二位;俄罗斯铁路8.4万公里,占据第三位。美国占世界铁路总比例的18%,中国7.5%(要赶超美国铁路,要翻番才行)。

 

这是中国铁路在世界上的排名与数量地位,看上去不错,俺祖国仅次于霸主(属亚霸)。

中国铁路的历史状况是这样的——

 

(1)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铁路里程是2.18万公里;(人口4个多亿)

(2)解放后50多年(1949-2002年)增长了5万公里;(人口大约10个亿以上)

【人口增长比例粗约250%,铁路增长比例粗约230%,——人口增长高于铁路增加比例】

 

(3)2003-2010年,7年之间,又增加了约2万公里。(人口达到13亿以上)

【人口新增长3亿,粗约75%多(按原基数4亿),铁路增长粗略90%(按原基数2.18万),所以,——铁路增加比例,高于人口增长比例】

 

——从发展的角度看,虽然不行,似乎还不算太糟糕,铁路缓慢的有所增加。

但是,如果平均到每个中国人头上,问题就出来了——

 

中国铁路人均量:

(1)1949年解放时(人口粗按4亿),人均铁路:5.45厘米(俺抽烟,所以量了一下,刚好不算过滤烟嘴的一支香烟的长度)。

 

(2)2011年的现在(人口13亿)人均铁路7厘米,比62年前人均增加了1.55厘米(半个过滤烟嘴的长度)。

 

——辛辛苦苦干了62年s h z y,中国铁路人均长度,才只有7厘米。

让人痛苦和彷徨的雷人结论于是就出现了——

 

中国铁路现在的人均长度,不足一支香烟(普通香烟的长度连过滤烟嘴是8.55厘米)。

 

——————————————————————————————————

本文作者创作歌谣《中国铁路不足一支香烟》

 

第一曲:公元1949年,中国铁路一支烟,此烟没有过滤嘴;

第二曲:公元2011年,中国铁路一支烟,增加半拉过滤嘴;

第三曲:中国铁路一支烟,要想完整过滤嘴,最快还要等7年!(因为人口还在增加)

——————————————————————————————————

 

人均长度不足一支烟的中国铁路,要想完成春运任务,除了欺骗老百姓还有什么招呢?

 

——这就是中国春运的死结!

 

——忽悠你(黄庆红等农民工)是必然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