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邢侯》唱响“喜马拉雅”

(2022-06-11 14:37:33)
标签:

少年邢侯

喜马拉雅上线研讨会

邢台启功书院


《少年邢侯》唱响“喜马拉雅”

                                 记者王汉英    方凯图

 《少年邢侯》唱响“喜马拉雅”


近日,由邢台市文联、邢台日报社、邢台市启功书院、月晟集团联合举办的长篇历史小说《少年邢侯》“喜马拉雅”上线分享交流会,在月晟艺博园会展中心举行。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出席并讲话。分享交流会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与会专家学者对小说《少年邢侯》的创作,以及以“著作人讲书”形式在“喜马拉雅”上刊播,进行了研讨。

 

《少年邢侯》梗概 

长篇历史小说《少年邢侯》由苗庭宽、苗琳创作。小说描写西周初年,15岁的周公旦之子姬苴,与母亲等三百众,长途跋涉二千余里迁居邢国建国立业的故事。一路上,少年姬苴收殷民,战山戎,捕杀路匪,千辛万苦到达封地。在邢国,少年姬苴用5年时间劝农桑,兴井田,制刑法,遵周礼,率领诸侯六国,北伐山戎之敌,安邦天下成为富强之国。公元前102320岁的姬苴正式获封邢侯,受命代表周王朝管理东方地区诸侯各国,周成王派重臣召公奭依照洛邑新都建造了气势恢宏的邢国之都。邢国由此成为周朝东方地区的政治中心即元侯国。邢国立国406年经18侯。

小说依据史迹、考古文献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对邢国的建立、发展、强盛进行文学描述,再现3000年前邢国历史面貌。书中人物故事真实,为西周版少年英雄谱。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描写邢国历史的文学作品,也是国内历史跨度最久的少年儿童作品,体现了古邢台少年忠义礼智信孝仁勇的优秀品质。小说对“邢侯簋”、河北第一卜骨“邢台西周甲骨文”产生过程和祭祀场景详细描述,破解多个历史之谜。该书3034万字,由月晟集团赞助出版。

“喜马拉雅”上刊播的《少年邢侯》250集至300集。由邢台日报社、邢台市启功书院和月晟集团联合推出,目前正连续播出。免费收听。

坚定文化自信

苗庭宽写邢台故事,有理论专著、散文、小说、人物通讯、连环画书、广播剧等。现在带着邢台故事走进了“喜马拉雅”。他作品众多、著作等身,每个字、每句话都在讲述邢台人的文化自信。

河北日报邢台分社记者邢云:这几天集中听了“喜马拉雅”上的《少年邢侯》,感觉有三点,一是深入浅出,专业性与普及性齐飞。依托客观背景资料,进行深度专业解读,每期以20分钟的讲书形式呈现故事,既有场景感又有感染力,既通俗易懂又有艺术效果,真正让人看得懂、感兴趣、有收获。二是多媒联动,传承性与创新性一色。作为一名记者,我更关注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如何讲好邢台历史文化故事,是我们一直追求和探索的方向。苗老师自写自编自说自播,线上线下多媒推介,让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邢襄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三是匠心独运,影响力与品牌力同辉。文字是有品牌的,文字也是有温度的,需要匠心,更需要情怀,现在邢台正在建设悦读之城,苗老师的读书文化活动恰逢其时。凭着邢台丰厚的人文资源和苗老师的热情、作为与影响力,相信他的示范作用能带来更多惊喜,为打造邢台文化品牌、提升邢台文化影响力、坚定邢台文化自信提供更大助力。

邢台市启功书院院长傅恒杰:《少年邢侯》塑造了一个有抱负、有作为、有成就的周代邢国侯。从少年邢侯姬苴身上,我隐隐约约看到作者的影子。作者在“喜马拉雅”精彩讲述,感觉他完全沉浸在讲述的故事中。史书上邢侯的记载寥寥几笔,作者演绎出几十万、上百万字。说明作者真正走进了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把他自己内心的理想,像鲜花一样绽放在作品中。邢侯姬苴将边陲小国邢国,打造成为东方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强国,获封元侯之君,代天子管理东方朝政。这是很让我们邢台人长脸提气的一段历史。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目前邢台期待涌现英雄好汉,所以要多提提当年的勇,从邢台历史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增强邢台人文化自觉,坚定邢台人文化自信。

市文联副主席高玉昆:《少年邢侯》的创作成功,实现三个突破。一是中国商周时期特别是邢国历史文学创作的突破。国内涉及商周时代的文学作品凤毛麟角,事关邢国历史的文学作品几乎为零,《少年邢侯》实现了这个突破。二是古代少年文学作品创作的突破。生于西周初年的少年英雄姬苴,至今3000年之久,突破了古代文学创作的时间跨度。三是邢台历史文学作品传播渠道的突破。著书立言重在传播,苗庭宽先生以“著作人讲书”的形式上线“喜马拉雅”刊播自己的作品,这在图书传播上是一个突破,它启示我们,邢台人不但要写好书、多写书,而且要说好书、讲好书,树立文化自信。

邢台市启功书院创办人石建堂:和苗先生的相识,缘于六净2017年在北京西城区文化中心举办的书法作品展;真正与苗兄的交往始于书写《巨鹿赋》。拜读了苗兄的《大汉巨鹿》《大唐贡瓷梦》等一系列的大作,让我对苗兄的社会责任心有了深刻的了解。苗老师把历史当故事讲、故事按历史写的创作理念,我非常认同,尤其是《妇妌传》的出版,让邢台3500年的建城史,前期有了鲜活的内容,同时也为弘扬慈母文化找到了原型。苗兄作为邢台历史文化名人,为挖掘邢台历史文化、传播正能量,为文化自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近期创作的《少年邢侯》,登上了喜马拉雅的说书平台,更让大家知道了一个没有官气、浑身才气的苗庭宽。用叶帅的诗句祝贺苗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中国作协会员王金平:我听了几段《少年邢侯》,整个刊播稿脉络清晰,精巧细密,无论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细节刻画,还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揭示,都力图描摹生活。从事件结构到人物命运结构,从历史传奇人物刻画到英雄传奇的个性凸现,从平铺直叙到立体交错,从单线纵深到全方位铺展等等,将情节事件发展与人物性格密切相连,细腻委婉地传递人物的情绪心声,在对比映衬中凸现性格,描绘出人物的心路历程。小说中风韵独具、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少年人的胆略、智慧和才干。真得为我们邢台历史自豪。 

扎根邢台沃土 

邢台历史悠久,文化蕴藏丰富,扎根邢台沃土,书写邢台历史春秋,每个邢台人都有应尽的责任。

月晟集团董事局主席 吴兰斌:我们现在建设中的天玺胤项目,原是国家粮库所在地,曾出土3999件商朝文物。为此斥资亿元,比照远古生态打造了传统园林艺博园,用苑囿形式展示印证邢台历史文化的独特面貌。苗庭宽老师写作《少年邢侯》时,时常光顾艺博园,寻找3000年前的原始自然物景,激发创作灵感。经他研究认为,此地曾是殷商时期的王家粮仓和鹿囿,提出了“月晟厚土天玺佳苑”的历史文化理念,设立了“邢商文化走廊、故宫文创展”等项目。扎根邢台沃土,书写邢台春秋,文企共创,迎接邢台历史文化春天的到来。

邢台日报编委 杨军会:苗庭宽先生研究和创作的方向、主题、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邢台历史文化。他力图多方位、多路径、多层次表达和弘扬邢台历史文化,出版大作巨著,摆弄连环画、广播剧、情景剧,到广播电视台参与“先生请讲”栏目等。他一直在忙,在奔波。他把新作《少年邢侯》上线“喜马拉雅”,在此平台上展示邢台历史文化,用邢台味儿的普通话自己讲述,有特色,有韵味,让人一听,别有洞天。这是邢台历史上的第一次。苗老师原本是政法领导干部,退休后便上了文化文学的岗,开始研究邢台历史文化。他秉持专业敬业精神,研究、写作通宵达旦。两条腿坐得麻木了、累了,就两脚踩在凳子上蹲着写。敲键盘、挪鼠标特意用左手,他说是为了练脑子。他热爱邢台这方热土,潜心研究,笔耕不辍,苦和累并快活着。他这个人要让我说,能下海(在历史长河里研究和探索),能上山(登上了“喜马拉雅”的宣传平台)。期待苗老师续写更多更优秀的邢台历史文化作品,更上一层楼。祝贺苗老师的《少年邢侯》唱响“喜马拉雅”,有声有色。

邢台广播电视台国家级主任播音员 朱丽英:我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邢台人,《少年邢侯》这部小说,给我洞开了历史的世界。我一直从事播音专业,听了苗老师刊播的《少年邢侯》后,有一种来自3000年前故国的印象和感觉,声音浑厚,声情并茂。并不是说苗老师刊播的多么专业,恰恰是他的声情并茂,弥补了专业上的不足。播音是二度创作,是把写出来的文字,通过有声语言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在感官上得到文字与声音的享受。苗老师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嘴,通过两次创作,深度把握小说的整个语境,用乡音讲家乡故事,情感交融。无疑,成功了。

市开元寺文物管理所所长石从枝:我是从事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我对苗老师近年来出版的各类著作十分关注,原因是他做的、写的、讲的正是我从事的工作。他是一位非常高效的多产作家,开创了邢台人在“喜马拉雅”以著作人说书的历史先例,“让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了”。小说《少年邢侯》的出版和刊播意义重大,它用文学之笔描述、固化了邢台历史体系,有一种历史基石的效能。邢国建立至今将近3100年,发现确定邢国在邢台的时间是1993年,刚满30个年头。30年的发现比较3100年的历史,是一种不对等的比率,而400年的邢国都城史,在邢台都城史上又是何等重要!对邢台历史,特别是对邢国历史的研究,考古发现固然重要,小说《少年邢侯》同样重要。

 

唱响文化强音

面对烟波浩渺的邢台历史文化,我们必须敞开视界,突破传统思维,唱响文化强音。

邢台日报社总编辑孟志斌:邢台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邢台得天独厚的一种优势。但所缺乏的,一是对这些文化资源的精准挖掘;二是以此为素材、题材进行再创作;三是宣传途径要跟上时代。我觉得苗庭宽先生在这三方面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第一,在挖掘邢台历史文化的切入口上,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中华民族史有重大影响,或者与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密切相关的一些人和事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世人的兴趣,让读者对邢台的历史文化有清晰的定位;第二,寻找邢台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最佳的契合点、切入点,需要我们邢台的历史文化工作者去用心发现;第三,要有再创作的激情和功力,重要的历史典籍中,记载邢台内容的,很多都是只言片语,甚至语焉不详,即使找到了绝佳的切入点、结合点,也很难自然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而产生应有的影响力。我听了几集《少年邢侯》,能感觉到苗先生在这方面的过人本领。大事件有其历史依据,绝非无中生有,凭空而来;故事发展既合乎情理又波澜起伏;同时,人物有血有肉,最终成为能吸引读者、听众的一部好作品。苗庭宽先生在这一方面的天赋和辛勤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李洁:邢台有历史,有故事,有历史文化品位,要把讲好邢台故事,传播邢台好声音作为信息时代的硬目标,倾力打造邢台历史文化高地。要运用可能运用的现代科技传媒渠道,加大邢台文化,特别是邢台历史文化的弘扬传播力度。苗庭宽老师已经尝试着让邢台故事、邢台声音攀沿上“喜马拉雅”的高峰,希望更多的邢台的文化有心人,攀沿更多的文化传播的高峰。携手共进,占领历史文化宣传的一席之地,塑造邢台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品质形象。

资深媒体策划人、著名诗人古柳:《少年邢侯》上线“喜马拉雅”,凸显三点:一是契合了新时代。5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了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中华文化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教育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少年邢侯》契合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二是融入了新媒体。《少年邢侯》原著34万字,而在“喜马拉雅”上刊播达到120万字。著作人讲书比播音员讲书的最大优势不仅在于作者对于整部书了然于胸,更在于对大历史、大背景的烂熟于心。三是成就了新境界。如果说,苗先生原来的文史著作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那么这本小说《少年邢侯》就是“成一家之言”了,发展的轨迹印证苗先生正从史学到文学实现自我超越。

月晟集团品牌建设中心总经理刘艺茹:我在“喜马拉雅”上听了苗老师的小说《少年邢侯》后,为我们邢台这座大历史、大文化之城感到自豪。邢台历史文化蕴藏丰富,并且发生在邢台大地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是邢台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我们要唱响邢台历史文化的强音。期盼小说《少年邢侯》的影视、动漫、连环画作品尽快推出。

邢台历史文化学者苗庭宽:感谢大家的鼓励。宣传、弘扬邢台历史文化是责任也是义务,我要不负众望坚定地走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