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优雅的博客生活
——魏童/文◎发表于2月1日《中国图书商报》
被ADSL套牢的现代人,证明自己还活着的一个方法就是开个博客。2006年初,正是群博乱起的时候,我未能免俗,也义无返顾的参与了进来。当时的目的简单明确:赶个时髦,趁机宣传下自己的得意之作。所谓时髦,自然不会长久,于是日记成了周记,周记成了月总结。大半年过去,博客已是一片荒芜,点击少的可怜,“友情连接”也是一片空白。
望着日渐凋零人迹罕至的网页,“优雅的飘”渐渐堕落成“狼狈的飘”,我不禁悲从中来。如此下来难不成要丧失了写字的能力?短短的千字博文就令我如此为难?一番批评与自我批评后,无非就是“懒惰”二字,痛定思痛,“爱生活爱博客”,必须让自己每周至少更新一到两次博客。
决心有了,缺的就是内容了。要说做出版的最不缺的就是内容。整天在出版圈子里混,话题一点儿也不缺:谈谈最近有那些畅销好书,聊聊咱们的BIBF跟法兰克福差了多少,侃侃一本糟糕书背后的精彩故事……平时接触的都是写字抒情的高手,一个个文字漂亮的要命,我在其中侵淫长久,也沾了点灵气——起码拿出来的东西对的起大家。
刚开博的时候,东西自然不多。坚持些时间后,内容慢慢丰富起来,于是试着给一些不错的朋友发过去。朋友们毫无恭维说:不错嘛……事实证明,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说我就更来了劲头,有空就上去经营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渐渐的,我的博客也有了固定的读者,很多素未谋面的读者、作者还有媒体朋友,都是通过博客这个平台认识的。
我的博客主要分三大块儿:自己的作品、间歇性胡言乱语和关于策划图书的一些想法。开始说了,写博除了赶时髦外,最主要的目的是宣传下自己做的书,希望能借博客这个平台获得些有价值的评价。后来我发现简单的放些书评、书讯,贴几个图书封面似乎有些慢待了博客的读者,枉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和眼球。于是我经常在博客上写一些对出版市场的分析和看法。这样无心插柳的行为,却收获了很多意外。很多出版界的媒体朋友直接联系到了我,其中一些博文在业内的媒体上发表了。渐渐的,很多媒体朋友和作者也都成了我博客的座上宾,无形中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唤起对博客更大的兴趣,是我在博客上发表的一篇关于盗墓小说市场看法的文章,被新浪的编辑看中后推荐到了首页。这也是我博客点击最高的一篇文章,一万多。这篇文章其实仅仅是个话题,我只不过表达了自己对盗墓小说市场的一些担忧和不满,没想到很多作者竟然把他们的盗墓小说都发到了我的邮箱,有些作品质量很高。我没做过盗墓小说,也没有做这类小说的打算,于是把这些作品都推荐给了其他的编辑朋友。但这个事情对我产生了很大震动,一篇小小的博文,竟然能带来这么多机会,博客蕴含的巨大能量可见一斑。
至于博客上一些网友的评论更应该值得珍惜,网络是个自由度极高的环境,没必要说假话,这些难得的真话,会不断开阔自己策划图书的思路。
我的博客名为“优雅的飘”,谈起经历来,实在是谈不上多么优雅。我还在努力保持自己优雅的姿势,希望可以在博客的大海里优雅的飘。
PS:这是春节前商报的筱湖JJ约我写的,年前就发表了。春节期间我回了老家,年后回京这几期报纸说啥都没找到...这个郁闷呢...至今样报都没看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