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闲逛书店,信步在书海中徜徉了一番,看到了不少令人赏心悦目的好书;当然,也有许多面目可憎的脸孔不断扑面而来。我这个人,从来不掩饰对某件东西的偏爱,遇到那些用心良苦的好书,或者遇到自己喜欢的,一般都要买来一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肯定为书者的劳动与艰辛。我觉得,这可谓是实打实的支持,也算是为这些书的销量尽了自己的一份薄力。
可是,遇到那些面目狰狞的书时,我又不禁为他们感到可惜——本来他们可以做的更好的,也许有的就差一点。对这些图书的评价,当然不是凭着自己的喜好,我说的是绝大多数的读者,看到都会感到难受的书。
比如,作家出版社的官场小说,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直白的封面设计,谈不上有任何含蓄的美感。小气的开本,低劣的纸张,拿到手里始终怀疑是否是正版……职业判断,它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正版……
拿出几本书来晒晒吧,《接待处处长》,MS书里面的人要经常喝酒,于是乎,封面上放个酒杯……《妻祸》一书更是不知所云,封面上放了个巨丑的眼睛(估计跟偷窥有关);就连最近卖很火的那本《驻京办主任》也未能幸免,红鲜鲜底色,配上个京城狮子头,一个新派封面又出炉了……
如果我们觉得封面设计的不好,就翻开它吧。可是翻开后,直楞楞的,都是满满的方块字。没有目录也就罢了,没有导读也就忍了……可总得的给读者创造一个渐进的读书氛围,给读者制造一个阅读的欲望。可惜这些书,没有丝毫的前戏,剥开“衣服”后直接就是主题……
最近因为“杨麦署名”之争,又新火起来的《暗算》、《解密》拿到手里也是这个感觉,很好的书就这样被糟蹋了。
至于胶版纸,至于丑到及至的排版,就更不必说了。
不用怀疑作家社出版小说的内容品质,事实证明,它的官场小说一向买的很好,其他版的小说也做的有声有色。在阅读很不景气的今天,作家社能作到这样显然很不容易。可惜的是,这一切都仰仗着它是个国有的大出版社,有很多资源上的优势。但这当然就不代表着,它可以肆无忌惮的强奸着读者的眼球,降低大众对美的鉴赏和追求。有的人占着黄金马桶却总是便秘。一本书拿到手里没有珍藏的欲望,没有丝毫含蓄的美感,没有为书者任何的编辑与加工……这与在网上随便当个小说下来,打印出来自己装订有什么区别?
我敢说,上面提到的书代表了大多数读者的观点。在书店随便问了很多人,他们都对这种类似盗版的做书风格表示难以接受。按理说,我们的出版业本来就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我在上面狠狠的在踩上几脚,实在有些落井下石,但无论如何,这都不能成为护短的理由。
说到这有点悲从中来,就此打住。PS一句老套的话,做为结语:作为一个一直怀揣着梦想的出版人,只有埋头耕耘,努力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方为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