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2014-11-23 08:40:51)
标签:

文化

重庆荣昌

填四川

电视剧

分类: 祖国各地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


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背景是指发生在中国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两次大规模的湖南、湖北(即湖广行省)、广东(主要是客家人)等省的居民迁居到四川,陕西南部各地的移民潮。根据考证表明,还有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迁入。

明末清初的30 多年间,四川、重庆境内战乱频发,加上灾荒、瘟疫不断,造成重庆、四川人口锐减。据考证,清初四川人口只剩下50多万,重庆城(现朝天门到七星岗通远门一带)只剩下数百家人,重庆所辖的州县内,有的只剩下十几家人。以四川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康熙下旨,鼓励向重庆、四川大规模移民,清政府还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移民优惠政策。湖南、湖北、广东、河南等省的移民迁移往四川,长达数十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电视剧《填四川》导演陆涛【黄胜友摄】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电视剧《填四川》片花【黄胜友摄影】

根据重庆籍作家王雨改编、由陆涛导演的32集电视连续剧《填四川》,就是以“湖广填四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宁徙一家三代移民填川的遭遇为主线,表现了填川移民为响应国家号召,不远万里,历经磨难,填川垦荒,与贪官污吏不断斗争,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艰苦历程以及人物间的恩怨情仇。看过剪辑完的一部分电视剧,电视剧故事设计基本得当,地域特色浓郁,自始至终充满了为国兴盛、为民安康的正义之气,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从侧面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事件,填补了“填四川”题材的影视空白。电视剧拍摄地重庆荣昌县,也是当年填四川的主要发生地。巴渝重镇荣昌县也是湖广移民进入四川盆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我随中国名博沙龙第四期“新媒体论剑”来到地杰人灵的重庆西部明珠荣昌县,1114日至15日对这座巴渝名镇进行实地采访拍摄采风,全方位感受历史积淀“填四川”移民文化。对电视剧《填四川》衍伸出来的文化观摩研讨,以及对即将播出的电视剧之后带来的旅游效应进行评估。

 

荣昌县地处重庆西部,县名取“繁荣昌盛”之意,建县已有1250余年历史。全县幅员面积1079 平方公里,辖15个镇、6个街道,总人口83万。位于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距重庆90公里,离成都240公里。荣昌是重庆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渝西川东区域中心城市。为全国首批、重庆市首个全国文明县城,及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

 

 

荣昌是“湖广填四川”的重要聚集地,被誉为“客家文化活化石”。荣昌有始于宋代的“安陶”,与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江苏宜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我们一行在安富街道办事感受到了“安陶”的魅力。

荣昌陶瓷业自古有之,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安富就出现了以陶俑为代表的汉陶。至宋代时达到前所未有的兴盛,造窑烧陶业十分兴旺。有民谣为证:“前山石,后山炭,中间泥巴烧陶罐”(“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泥烧陶罐罐”),这些流传千古的民谣,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当地一带烧窑制陶的盛况。当时,陶器生产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工艺精湛,主要生产了以龙形陶盏、亮壶孔雀蓝釉花坛、青白陶瓷钵为主的陶艺产品。

明清时期,安富制陶业持续发展,老百姓竞相造窑或加入制陶大军,在刘家拱桥和鸦屿山上形成了鳞次栉比的窑场。“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是对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生动写照。民谣中的“河床”是指屿山河,当年这里河床宽、水量大,漕运业发达,众多陶厂生产的产品,都通过这条河运送出去,到濑溪河,再运到泸州、重庆等地,以及更远的地方。清光绪年间,安富陶器广泛采用色釉和刻花装饰,俗称“釉子货”,最高年产量达400万件。

建国后,安富陶器作为地方特色产业和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人民政府的扶持。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安陶迎来了发展的又一高峰,产品有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等四大类,800余个品种,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奖150 多个。

安富陶器质地细腻丰腴,造型灵巧朴素,装饰简洁大方,釉色丰富多彩,因而赢得了“泥精”的美誉,并与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江苏宜兴紫砂陶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安富也因之而成为了中国的三大陶都之一(广东佛山、江苏宜兴)。安富陶器不仅销往国内很多地区,还作为“国礼”馈赠外国政要,并大量出口,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多次前来参观交流。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重庆荣昌县安福古镇【黄胜友摄影】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安福古镇是中国著名的陶都。【黄胜友摄影】

 

万灵镇位于荣昌县城城东,镇街距县城8公里。西南面临蜿蜒流过的濑溪河水,东北靠起伏的丘陵山峦。街市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素有“小山城”的美誉。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万灵镇以前名为路孔镇,随境内万灵山旅游风景区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以万灵镇为故事发生地的央视大型影视剧——《填四川》在该地成功热拍,万灵镇的名气迅速扩大。同时,为进一步弘扬我国历史文化,推进古镇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于2013924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钟灵毓秀的万灵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历经了千年的风雨沧桑,古镇的房屋仍然保持了独特的风貌。在班驳的古城墙和古寨门的圈围中,很多古屋默默地等待后人的观仰。古镇的明清古街长500余米,有赵氏宗祠、花房大院、小姐绣楼、大荣寨等保持完好的古房屋。

在清代嘉庆五年,路孔的当地绅士及乡民,为了防御川东白莲教大起义的战火,就在本地水码头的基础上扩建成了有四大寨门的大荣寨。“大荣寨”三个阴刻大字在古城墙上还清晰可见,遒劲的字体和雄壮的城墙相互辉映,诉说着古镇200 年前的英雄情怀。

古镇的房屋历经200多年,大多呈灰白色,但房屋至今还居住有人。弯弯的小街、窄窄的巷道、幽幽的庭院、深深的天井,这些古房屋使得旧貌已改的大荣寨依然保留了独有的韵味。在大荣寨的古城墙上,生长了几百年的榕树依然枝繁叶茂,斑痕累累的城墙和几处尚存的彩绘图案益增出古镇的苍凉古趣。

镇上的“十八梯”就是路孔古代的“红灯区”,那儿曾大红灯笼高高挂,映出无数妓院女子的轻歌曼舞。如今,这儿却显得十分安静了。多的是茶馆和老人,他们每天喝着五毛钱的茶水,打着长牌麻将。

 

古镇还保留了以古朴雅致和做工精细而著称的赵氏宗祠大夫第、柳乃夫烈士故居等建筑。站在濑溪河的对岸眺望古镇,可见盘踞水码头上面的明清古街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木制结构的店房紧紧青石路蜿蜒而上。原始而古朴的古镇,宛如明清画家笔下的清新山水长轴画卷。

 

流经古镇的濑溪河在唐宋时期叫濑婆溪,是古代大足至荣昌、荣昌到泸州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流至古镇白银石滩,由于河道陡降航运受阻,货物必须在这里经过翻坝转船,才可继续航行。在宋、明时期,在古镇就自然建成一些供行商休息、住宿和堆放货物的店铺,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水码头,如今,在古镇上还保留有古漕运码头。水码头有水,有水就有桥。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大荣桥是古镇上濑溪河上水码头边连通河两岸的唯一的一座石桥,桥的主拱高十米左右,宽为十五米,此拱可过漕运大船;在主拱两侧各有两小拱,一半圆、一方形,半圆为高,方形略低,沿坡度而下。在左侧的方形桥拱上,连接了十多个平形桥拱。整座大荣桥长五、六十米、宽两米有余,横卧濑溪河上,在沿河

两岸30里竹海旖旎风光里,成为了梦里水乡的主角。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行走荣昌,感受《填四川》厚重移民文化--黄胜友图文

我们还参观了安福古镇上古老的烧酒坊、及荣昌畜牧业交易中心等。深刻地感受到地处重庆西大门的荣昌县领导,团结一心、齐心合力,借助《填四川》的契机,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以打造万灵山、古佛山、濑溪河等为重点,构建起以生态休闲、游观光的现代休闲之都。


                                             黄胜友2014年11月23日再改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