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在曾母暗沙投放主权碑

标签:
转载 |
分类: 祖国各地 |
《中国海监在曾母暗沙投放主权碑》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
(所有照片由黄胜友提供,感谢支持)
见证主权碑投放
“这里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端,曾母暗沙海域。海面平静如绸,没有一丝浪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海水蓝的醉人,蓝的透彻,蓝的叫人发狂。如镜的海面上有热带飞鱼偶然跃出海面,还有戏水的海豚,像是陪伴祖国来的亲人。”
经过5天的航程,中国海监83船和海监81船于4月20日清晨到达曾母暗沙海域,随船同行的文化部青年委员黄胜友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尽管过去一个多月,但提起曾母暗沙,黄胜友仍沉浸在对那片蓝色海域的回忆里:“那里的海水真的特别美,海面醉人,徜徉在这样的海面,比西湖还要美醉。西湖也有会有风,有浪,可是这里没有,一点点波纹都是淡蓝色的。”
北纬3°58',东经112°17',是中国领土最南点曾母暗沙定点的位置,水面上没有任何礁石。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1985—1986年调查,曾母暗沙的主体是丘状珊瑚暗礁,最浅处水深为17.5米,形如纺锤,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为水下珊瑚礁,面积2.12平方公里。
黄胜友说:“由于水不深,从船上还是可以看出这片海与其他海域的区别,这里的蓝显得更淡。”
中国这次投放主权碑的主场地在中国海监83船甲板上,20日早上6:50,投碑活动仪式正式开始。这块主权碑是用大理石做成,高一米左右,碑身戴着一朵大红花,碑的正面镌刻着“中国”二字。
7:00,在升国旗奏国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碑在四位中国海监仪仗队员的手中投进了属于中国领土的海里。曾母暗沙上,将会永久地保留这块神圣地主权碑。
在海监81船上的黄胜友,用大倍数镜头的相机记录了主权碑下水的整个过程,“碑掉进水里时激起白色的浪花,能感觉到那里的水浅,我连拍了5张,这是一个历史时刻。”
投完碑后,黄胜友掏出了一面准备多日的五星红旗,让它在海监81船的船头飘扬,同船的人员都纷纷和这面国旗合影,黄胜友说:“中国能到达曾母暗沙海域的人并不多,我实在是荣幸!我们这些人心里都知道这面国旗的含义,我们用我能做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蓝色疆土的热爱。”
从“曾姆滩”到“曾母暗沙”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在曾母暗沙投放主权碑。网络一张流传的照片显示,2005年,中国海军南海舰队167远航编队曾到曾母暗沙投放主权碑,但这次投放并没有见诸公开报道。1990年,国家海洋局还在曾母暗沙投下“南沙群岛科学考察碑”。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教授李金明介绍,80年代末海南刚建省的时候,为了表示对曾母暗沙的主权,当时的海南省副省长曾带领一个代表团专程到曾母暗沙经纬度所在的地方投下主权碑。“与海军的投放活动相比,那次的主权碑投放是大张旗鼓的,不仅有勘探船,随行人员还有慰问演出的文工团。”
曾母暗沙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是中国最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海区,与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新加坡等国距离均较近,是战略要地。文莱一直对曾母暗沙提出过领土要求,但并未被国际社会所承认,虽然曾母暗沙无法驻军,但国际社会仍然认为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社科院海洋法专家王翰灵说:“过去对于无主地,按国际法有关的理论和实际做法,只要有国家首先发现并主张主权,并不需要实际占领和控制,地理大发现时就是这样,只要发现就可以占有并享有这块地方,目前世界上还存在很多这样的地方。”
而包括曾母暗沙在内的南沙群岛,早在明朝时期就归中国管辖。
中国明确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1935年民国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二期,当时民国政府公布的名字是“曾姆滩”。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说:“这是作为为官方的首次认定,但对于曾母暗沙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前我们是把它作为航线的一个点。”
1947年,民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斯坦公告》,从日本侵略者手上收复南海诸岛,在划定断续国界线的同时,也公布了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其中最南点就是曾母暗沙。民国政府正式将“曾母滩”更名为“曾母暗沙”,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李国强讲起这段历史,如数家珍。李国强说,1935年民国政府对国土最南做了首次认定,此后曾母暗沙也一直处于中国管辖之下。中国海监这次这次选择曾母暗沙投入主权碑,正是要彰显主权,显示管辖。
李金明认为这次投放主权碑有积极的意义,“主权碑是主权意识的体现和象征,在这个海域投放主权碑表示我们对曾母暗沙拥有主权,将来上国际法庭我们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如果我们放任不管,那么人家会视我们抛弃了。”
曾母暗沙周边油井林立
近年来,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沙资源和南沙群岛争夺的加剧,九段线遭到蚕食,曾母暗沙也处于暗流涌动中。
李金明说,现在我们对南海的管辖是周边国家里最差最弱的,急需加强管辖力度。而王翰灵认为针对一些国家对南沙群岛提出非法要求,我们在曾母暗沙投放主权碑是再度重申我们的主权。
经历10天的航行,黄胜友南沙争夺的情况感触颇深,他说:“我本来去拍摄美丽的南海风光的,但没想到沿途看到的都是被侵占的岛礁,只要一靠近被占领的岛礁,外国的炮艇就过来围剿。”
小学课本《美丽的南沙群岛》有这样一段话,“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但“第二个波斯湾”正被东南亚各国日夜不停地开采。黄胜友说,那里的现状已经有些惨不忍睹。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曾母暗沙周边海域,举目远眺,可以看到一口口的油井,“到达曾母暗沙的前一天夜晚,我们看到附近海域到处都是灯火辉煌的钻井平台。”
“曾母暗沙海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这里是世界上石油储存最丰富的地区。然而,来到这里真是悲欣交集,我心痛的是这里没有属于我国自己的一口,哪怕合作的一口油气井。”黄胜友感慨地说,无奈之余,他只能用镜头记录外国先进的、现代化的钻井平台钻取我国财富的罪证!
“我们的官僚体制应对这种局面实在是太缓慢太滞后,如果南沙在打第一口井时,我们的军舰开过去采取断然措施,哪怕是吓一吓,其他国家也不会蜂拥而上。”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倪乐雄说,中国现在已经发展成越来越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海洋占据了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不能放弃海岛和海底资源,还应牢牢控制海上生命线,“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
在投放完主权碑后,中国两艘海监船便返航,在驶离曾母暗沙不远的地方,黄胜友和同船其他人员看到蔚蓝的海上漂着油污。“外国只顾吸油,不管污染”,黄胜友愤怒地说,让他担心的是,这些油井开采完后,“美丽的曾母暗沙海域会被油污染,那种蓝丝绸的美景可能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