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捧着菜谱,回到了黑龙江。【黄胜友】
(2009-08-06 07:39:14)
标签:
东北小酒店的菜肴美食 |
《我捧着菜谱,回到了东北黑龙江》
【黄胜友】
我时不时总是要去北医三院附近的一家东北菜馆。
每次捧着菜谱,我都觉得坐在了家乡的小饭馆里,几个同学或者同事,凑上十几块钱,下馆子的感觉很兴奋。
蒜泥血肠特别的地道,浓郁的猪血香气,让我回到儿时腊月林区杀猪以后的兴奋。
盘子中满尖的大拌菜,让我想到黑龙江人的实在和厚道。
一碟哈尔滨红肠,让我想起暑假前,在秋林公司排队,用仅有的十元钱卖红肠给林区的父母尝鲜的记忆。
尖椒干豆腐释放出的香气,在家乡的小饭馆里,必不可缺少的硬菜。食欲和小烧酒的海量,都和这道菜有关系。
土豆丝怎么炒,我都爱吃。一是便宜,二是儿时的胃里,装满了土豆的故事。
素炒豆芽,一定是绿豆芽。去掉根的豆芽,据说恶霸地主刘文彩、还有满清的皇帝都喜欢这道爽口的小菜。
拔丝土豆勾住了孩子们眼睛,土豆换成地瓜是二哥三十晚上奉献的亲情。
地三鲜是蔬菜的集会,每天每顿都离不开的林区蔬菜,才长大了我们坚强的今天。
大豆腐炖白菜的味道最美,中学支农时,最盼望的是中午吃的,用大水桶装满的豆腐汤。
酸菜血肠或者氽一顿白肉,是记忆的延续。正宗的酸菜口感,触动的是深刻的乡情
锅包肉是从前最吝啬的佳肴,甜甜的味觉是一顿酒席最贵的极品菜肴。
用不了一百元的一顿故乡美食。总比灯红酒绿的、花里胡哨的、名堂多的大餐要可口、健康。
最后的苞米大碴子粥,暖暖着胃口,粮食的香味是骨子里的情愫。
苞米面的煎饼韭菜盒子,香酥着永远的故乡。
俺的肚子,小时候就培养出绿色食品的基因。大自然总是关爱俺们这些清苦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