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胜友原创散文【和水有关和回忆】

(2009-07-16 08:12:48)
[h2]   和水有关和回忆】[/h2][h2]  黄胜友原创散文[/h2]

  1:

  我第一次和三哥给家里抬水吃,我肯定是在穿着开裆裤的年龄。

  六十末七十年代初,黑龙江林区还没有自来水的说法。亚布力林业局一中东面靠近山根那个自然村子里有一口深水井,距离我家那里有二里多路。我家所在的林区居民委七八十户居民的饮用水,都靠这口深水井。那个时候,每家都备有两只水梢(黑龙江林区把水桶叫水梢),一付扁担。用来去挑水用,家里还有一口水缸,水缸是当地烧制出来的那种粗陶瓷的水缸,一口水缸可以装五六桶水的容量。各家各户都是在早起时间里,由大人们去一中那个村子里跳水的,由于周围就这么一口深水井,跳水的人多,要排好长的时间,才可以跳上一担水。每天早上,一家八口人至少要挑回来两担水,才可以够一天的饮用水用。那个时候挑回来的井水,主要是洗菜、做饭、自己饮用、早起洗脸用。而洗衣服、洗被子涉及到个人和家庭卫生方面的用水,就都去不远处的小河边清洗去了,那个时候的林区小河直接从深山里流出来,河水特别的清澈、干净,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河里的鱼特别的多,夏天的时间里,我们这些孩子们把更多时间都留给了迷昧的小河滩上,洗澡、摸鱼、拣野鸭蛋,到了冬天,还可以在镜子一样明亮的冰面上抽尜、玩冰扒犁、滑雪、滑冰。童年很多的快乐,很多都与清澈的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家六个孩子,早期我家的饮用水,是由我大哥二哥负责挑回来的。他们大了的时候,早起要去上学读书。我就和我相差3岁的三哥学习着去往家里抬水。我们两年龄都不大,两个小孩用一只两头没有挂钩的榆木木扁担,一只水梢挂在扁担中间,踉踉跄跄地赶到那个井边。那个时候的人心眼好,去挑水的大人们,看到我们年龄小,都会帮助我们把装满井水的水梢,用辘轳从深井里给摇上来,然后我们抬着装满井水的水梢回家,每天早起要来回抬四五次的样子。有深井那个村子到我家二里多的路上,我和哥哥抬水,在路上起码要歇上五六回,才可以把一桶水抬到家中。因为周围的一百多户人家,都靠这口深井,所以抬水还要过来排队的。哪个时候去抬水,就怕操作不好井口上的辘轳,挂不好水梢,把水梢调进深井里,掉进十几米深的水井里的水梢要靠专用的打捞工具,非常的麻烦,而且还耽误时间。黑龙江的十冬腊月去抬水也很危险,井口在冬天里都冻满了厚厚的冰层,大人小孩子也十分的小心,还好,记忆力里还从没有人掉进深井里。我们也会在井口高高的冰山上,偶尔向下玩滑冰游戏。

  那个时候家里用水也非常节约,也没人宣传节水和用水的说法。早起全家洗脸也就用一盆洗脸水就够了。烧水做饭用,也都控制着使用。那口井,靠近山,是一眼山泉,井水特别的清洌、甘甜,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在水缸里舀出来,直接饮用,左邻六舍的孩子们都是这样,也没见谁家的孩子经常闹肚子什么的。

   

  2:

  到了一九七二年或是一九七三年,林区居民福利发展了,林业局在居民集中的区域搭建自来水房,配备专门的人家负责管理放水。我家那里修建的自来水房,与我家隔着两栋家属房。自来水房是红砖瓦结构的,很气派也很醒目的。房头伸出来一根铁管子,铁管子弯着管头,地面摆放找一块石板,石板上面可以摆放水梢。防水的阀门在水房里面,由住在水房里面的人家控制,交完水票,人家就打开阀门,放满一桶自来水。能近距离地吃上自来水,当然是林区人家十分高兴地大事,挂在电线杆子上的林区的大喇叭还好一顿地咋呼宣传。自然我们这些孩子们也高兴了,起码不用跑那么远的距离,去抬水吃了。

  我家吃水,还是我和我三哥,或者我和两个妹妹去抬过水。那时候的自来水也收费,要去林业局的福利科购买水票,自来水的价格是一分钱一桶,一张水票一元钱,一百桶水。一元钱在那个年代也是钱呀,一元钱可以加工一百斤苞米,还剩一毛钱的。那个时候,各家吃水还是很谨慎节约的,不会随意浪费自来水的。我家那个自来水点的人家姓高,他家有个小女孩特别的可爱,一张甜甜的娃娃脸,一笑两只大大的酒窝,这个小女孩特别的善良。熟悉了以后,她会经常地不管我们这稍稍大一点的孩子要自来水票,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水表来计算用水量的,也不会承担什么考核责任的。小女孩的举动,对于我们这些清贫的人家,无疑也是件善举的大好事吧。我再大一点的时候,我就自己担着扁担,一个人去挑水了。年龄还是小的缘故,肩膀子上常常被两只重重的水梢压的生疼的,两三百米的路程,还要歇上两三回的,才可以把两梢水挑回家中的。那个年代经常听到李玉和唱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这些孩子最知道其中的含义了。

   

  3

  七十年代末期,我们家那片林业土木结构的家属房改建成砖房后。吃水还是要去前面那个自来水网点挑水的,只是自来水涨了价,要五分钱一桶了。八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那一年,各家各户各自出了一百元钱改造自来水入户,一根铁管在一栋林区家属房下面穿过。黑龙江林区冬天零下40度的严寒是很正常的,所以自来水管要在住户屋里走过。每家每户下面,再装上个三通阀门,接出来一个水龙头,水龙头下面就是大水缸,水缸里没水了,直接扭龙头放水,特别的方便和便捷。从哪个时候开始,林区人家才真正地有了自来水。林区的自来水也有自己的特点,各家各户没有自来水表,一只水表好几十元,那个时候对林区人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所以每个月估算,按月交水费的,一个月二元钱,后来涨到20元,直到近几年各家各户才安装上了水表,按实际用水量收费了。

   

  4

  后来,我远离故乡多年,每次夏天回到黑龙江林区故乡,看到横亘林区小镇的那条大河,都是干涸的,露出黄沙弥漫的河床。心里很是怀念童年的河水和大河,那条河和河的支流,小时候的水特多,特别清澈,鱼也特别的多。我们经常嬉戏、玩耍的地方,就是和这条大河有关的场所。原因狠简单,就是大河的上游滥砍滥伐、没有节制地开垦林地、水土流失的结果。我家门前菜园子边上的那条小河流,早就变成了荒地。冬天回故乡的时候,河里没有冰层,大雪也很少,裸露的河滩上,寒风刺骨,已经没有五颜六色的滑冰服和滑雪服装点大冰河的风景了。

   

  记忆中的蚂蚁河的冬天更美,河面上覆盖着白雪,一眼望去洁白无暇,就像一个白色的大地毯,我们在雪地里打滚,打着爬犁,打雪仗,雪厚的时候还可以挖洞,在里面藏猫猫,在冰面上抽冰嘎,用脚登子滑雪,是用铁丝做的套在脚上面的,大人把冰穿透抓鱼的,小时候在蚂蚁河上 玩风了大冬天的一点都不冷。正月十五的时候家家户户到蚂蚁河送灯,夜黑了那时候的蚂蚁河更美,我好怀念蚂蚁河。

   

  现在的亚布力滑雪场每年都进行各项滑雪赛事,几乎年年都要进行人工造雪,或者用人力向雪道上背雪,那场景,简直不敢想象的。亚布力林业局一中隔壁村子里的那口深水井也没了踪影。那井里拔凉拔凉的地泉水,永远也不再解渴了,井口的原址上,盖起的是一栋农民的红砖瓦房子。

  上面都是我儿时和水,或者是说和自来水有关系的点点记忆。写出来,以示纪念。

  都说鱼儿离不开水,我想说,人也离不开水。真不敢想象,没有水的世界该是怎样。

  让我们珍惜地球上数量有限的水吧。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