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去的游戏《撺cua嘎啦哈》黄胜友

(2009-05-30 10:18:11)
标签:

远去

游戏

回忆

嘎拉哈

休闲

远去的游戏:

《撺cua嘎啦哈》

 

黄胜友

 

据说,撺cua嘎拉哈这种游戏,源自于东北的满族人的妇女,满族人的妇女们,在男人上山打猎之余,三五成群地围坐在马架子周围,玩的就是撺嘎拉哈游戏,来消磨时光的。

小时候,男孩女孩子都玩过这种游戏,在我们黑龙江林区那里把这种游戏叫“撺嘎拉哈”。撺发音为cua,形容用手抓的一种动作。有些地区,把这种游戏叫抓“拐”,拐就是嘎拉哈,叫法不同而已。

嘎拉哈是猪、羊等动物,后腿中部关节中间的一个骨关节。啃完了猪肘子、羊腿等,那个时候大人们,都会把嘎拉哈周围的筋头巴脑,啃干净、或者用刀刮干净。晾干后,给孩子们做游戏用。那个年代里,林区几乎每家都有嘎拉哈这种东西,嘎拉哈也就成了孩子们经常玩耍的主要道具。最精致的嘎拉哈是黑龙江林区里的一种野生动物叫狍子的嘎啦和,狍子的嘎拉哈小巧玲珑、精致细腻。有身份家的孩子,才有一副四只嘎拉哈,要想得到四只狍子的嘎拉哈,那就必须要有俩头狍子的四肢后腿,才可以啃出来的。

四方体的嘎啦哈有四个部位,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名字。按顺序排列,分别叫肚、针、坑、轮。林区里的孩子们都用大红纸泡过水,去涂染嘎拉哈,也有用卫生所的二百二,就是红汞水来涂染嘎拉哈的。所以,各家的嘎拉哈基本上都是红色的。

“撺嘎拉哈”游戏,还要有一只布籽做辅助道具,布籽就是装满颗粒粮食、或者细沙的布口袋。玩“撺嘎拉哈”游戏,孩子们的人数不受限制,当然四个人最好。“撺嘎拉哈”游戏一般都在自己的家里的炕上,或者饭桌子上。每个人以自己为单位,先用手心手背的方式,决出孩子们先后出场的顺序。也可以把嘎拉哈当做色字,每个孩子都要扔,看谁的针或者轮多,谁就先玩。(嘎拉哈的针和轮是这种骨关节的俩个立面,不容易立起来,所以孩子们要选择这俩面,来决定先后)。

玩法就是孩子们把布籽向上抛起来,要利用布籽在空间自由落下的时间差里,用手指夹住嘎拉哈,翻成同一部位形状,如四个嘎拉哈都要翻成一种状态,就是一个轮回。四种部位的肚、针、坑、轮,就要分四个轮回完成,最后,抛起来布籽的瞬间,一手把四个嘎拉哈全部抓起来,就完整地完成一次撺嘎拉哈游戏。中间不允许布籽有掉落地上,或者抓住布籽没有翻完嘎哈啦动作。否者就换另一个孩子们继续游戏。

玩嘎拉哈游戏需要技巧,手的动作要灵巧、快、稳、准。眼睛要盯住抛起来的布籽,手指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感触嘎拉哈的方位,及时准确地完成一系列动作。玩这种游戏,女孩子们要比男孩子灵巧,一般的情况下,男孩子玩不过女孩子。

那个时候,一般的家中,都备有几副嘎拉哈,有些时候,孩子们把嘎拉哈揣在自己的布兜里,带到胡同里、马路边、森林铁道边的枕木上,孩子们围聚在一起玩耍。非常地热闹、开心。

去年回黑龙家看我父亲,在我家的仓房的旧书箱子底下,我还发现,小时候,我和妹妹玩的几只染红的嘎拉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