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胜友怀旧原创散文《想起粘豆包的往事》

(2009-01-16 10:40:43)

    《想起粘豆包的往事》

    黄胜友

    儿时的黑龙江林区,进入冬天,林区里的人家就开始剥粘苞米,准备做粘面子了。粘面子就是用来包制粘豆包的一种苞米的面子。

    苞米是粗粮,营养高,但是口感不好,颗粒大,无论怎样烹制的食品,都是难咽入口。但是,在那个年代里,能吃饱肚子,就是就是最大福分了。粘苞米是苞米的变异品种,但是直接磨制出来的面粉和普通的苞米面没什么俩样,做出来的食品,也是一样的口感。

    东北人喜欢吃粘豆包不是习俗,而是早些年聪明的东北人发明的粗粮细作的一种美食习俗。闯关东的山东人来到黑龙江后,也和当地人学会了制作粘豆包。我小的时候,我家年年要制作粘豆包。

    我们家里有很大一片山间田地,蚂蚁河的支汊环绕着那块田地。这些田地,都是我父亲早些年来黑龙江林区,起早贪黑,自己开垦的。我家的地里,除了栽种各类日常吃的蔬菜以外,主要种植苞米、黄豆这倆种农作物。栽种苞米、黄豆都省事,这俩种农作物都不用化肥,那个时代也没有化肥。夏季田间大锄一、俩次,就不用管理等待秋天收获金灿灿的苞米和大豆了。

    那个时候,地里栽种的苞米有倆个品种;一种是笨苞米;笨苞米产量大,就是用来加工大碴子、苞米面用原料。还有一种是粘苞米,粘苞米是苞米的变异品种,这种苞米个头不大,产量也自然不高,但是青的粘苞米掰下来,煮出来吃,苞米粒有胶质感,口感好,好吃(在北京叫老玉米),苞米粒子有紫色的和白色的。

    种粘苞米的地要和种笨苞米的地,中间要用黄豆,或者其他农作物隔开。防止笨苞米和粘苞米夏天抽穗的时候杂交,杂交以后的粘玉米磨制作出来的粘面子不粘。包出来的粘豆包粘合力差,没有粘度感。粘苞米剥开苞米叶,就可以看出来。粘苞米的苞米棒子上,一般都长有紫色的苞米粒子,有些粘苞米整个棒子都是紫色的,非常显眼,好看。东北夏秋之际,掰下来煮着吃的那些苞米,一般都是粘苞米。秋天收获下来的粘苞米,就是制作粘豆包的主要原料。

    秋天收获的苞米棒子要剥去外皮,挂在房檐下,或者苞米杆子上晾晒。东北的风硬,一个秋季下来,苞米棒子就干透了。用苞米镩子把苞米棒子镩过以后,再用手直接搓,就可以很顺利地剥下苞米粒子了。剥好的苞米粒子,要先用石磨加工,去掉皮糠、胚芽,留下苞米碴子。然后把粘苞米碴子放进大缸里浸泡发酵,一个礼拜下来,缸里的苞米碴子被泡酸了,发出馊味来,就可以进入下道工序了,泡苞米碴子的程度要凭经验和感觉,泡制的时间不能太轻,也不能太久。泡好的苞米碴子要再用石磨加工,磨粘苞米碴子就像和加工豆腐一样,我们小时候,都是借用邻居家的石磨,为了早点吃上可口的粘豆包,我们一个个都象小毛驴一样的使劲拉磨。后来,有了电磨,就拉去电磨磨坊加工了。把磨好的粘苞米浆糊,带回家里,要直接灌进被水湿透的棉布面袋子里,再用麻绳系紧面袋子的口,防止浆糊留出来。装面粉的面袋子最好,主要是把苞米浆糊内的水分空干。一般都把装满粘苞米的浆糊面袋子,放在搭设的木架子上,下面再放个大洗衣盆,让水分流进盆里,自然渗透。经过一夜,面袋中的水分就会渗透完毕,粘苞米面还要保存一定的水分,便于方便包豆包。这样就可以解开麻绳,掏出来的,就是粘面子了,就可以包制粘豆包使用了。为了便于保存,我母亲都把空去水分的粘面子,用手团制成一个个西瓜大小的粘苞米团,放在外面的木板上排好,冷冻起来。以便随时食用。

    制作粘豆包的馅,都用红小豆。把泡好的红小豆放进大铁锅里煮熟以后,要用擀面杖或者大铁勺子,把红小豆捣碎捣烂,要加上适量的糖精。那个时候白糖特别的稀少,所以家家都要用糖精做配料。但是不能多方,多放糖精,小豆馅发苦。做好的豆馅放在搪瓷盆里备用就可以了。包粘豆包就简单了,但是蒸制粘豆包的时候,放置粘豆包的高粱杆编制的盖帘上,要铺上一层苞米叶子,防止粘豆包沾在高粱盖帘上。揭开锅盖以后,还要轻轻地掸上些凉水,这样蒸熟蒸出锅来的粘豆包,黄灿灿的,象软黄金一样会发亮。散发着苞米的芳香,每个饥渴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围着锅边,等待每年的第一锅粘豆包,解解馋。粘豆包出锅后,香气含蓄、口感粘软、筋道好吃。。

    吃粘豆包要准备好咸菜,东北的蒜茄子、辣白菜、芥菜疙瘩、咸黄瓜、腌韭菜花、都可以。主要是粘豆包太黏,不好消化,防止胃酸过多。当然,要是再做一锅白菜大豆腐汤,那就是神仙过的日子。

    喜欢甜食的孩子们和小姑娘们,都喜欢蘸蜂蜜吃。那个时候林区白糖太缺,家家户户都把白糖当作药引子了。遇到大人小孩感冒、发烧、上火时,才在装雪花膏的大玻璃白糖瓶子里,舍得挖出一小勺,沏水喝。林区不缺蜂蜜,家家都备有几桶椴树蜜、槐花蜜、或者荞麦蜜。所以,吃粘豆包都蘸蜂蜜。蘸了蜂蜜的粘豆包别提有多么香甜、可口。

    十冬腊月的林区,家家户户的灶房里,热气腾腾,蒸汽弥漫,满院子都漂着粘豆包的粮食的芳香。

    2009年冬天,北京小西天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