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记忆系列散文:
冬天的游戏 黄胜友 亚布力是冰雪之乡,我儿童时代冬天的游戏,当然也很多和冰雪有关系。
我的记忆力,小时侯亚布力林区的冬天,冬天特别的寒冷,外面的雪又大又厚。
我们就带着爬犁去蚂蚁河边的陡坡上放爬犁,孩子们趴在爬犁上,沿着河岸陡峭的大坡,顺势呼啸而下,什么寒冷呀、大风呀,都抛在了脑后边了。就是在高山上,我们也都能自如地掌握放爬犁游戏。
在冬天河的冰面上,滑单腿驴是需要掌握平衡技术的游戏,单腿驴是一种滑冰的爬犁,单腿驴只有一条轨道接触冰面,轨道都是用林区伐木用的优质钢锯条制作的,也有用一支冰刀钉制的,但是冰刀的刀刃没有钢锯条锋利。人要双脚站在单腿驴上,双腿并立,蹲在单腿驴上,双手各拿一支木头冰锥,一是掌握身体平衡,再是双手用冰锥再用力向后扎脚下的冰面,借助着力气,人蹲在单腿驴上,象风一样的在冰面上向前飞奔,绝对的风驰电掣。小一点的孩子由于掌握不了平衡,不玩单腿驴,他们玩俩条轨道的爬犁。更多的时候,小孩子他们都在大镜子一样的冰面上打冰尜(有些地方也叫抽冰猴),冰尜都是自己制作的,有木头刻制的,也有用森铁小火车上的螺丝嘎哒按上轴承里的钢球制成的,再挥舞着一条鞭子,抽打着旋转的冰尜,非常的快活。
小的时候冰刀很少,能买得起冰刀的家庭也很少,我们就发明了冰板。制作冰板要根据自己脚的大小,用刀锯拉制出俩块木板,每块木板的底部要镶嵌上俩根八号铁线,木板的周围要订制上五个皮扣,一边俩个,前头一个,皮扣里再穿上麻绳或者皮绳。滑冰板之前,要拉紧绳索,把冰板固定在棉胶皮鞋上。冰板不但可以在冰面上滑,也可以在冰雪马路上滑,滑冰板没什么技术要求,也没什么危险性。小时候,有很多孩子都滑着冰板去上学。
现在的亚布力,以滑雪运动闻名全国和亚洲。我们那个时侯也滑雪,但是滑雪板都是自己弯制的。看过《林海雪原》小说和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当年滑雪板是东北森山老林里那些猎人打猎必不可少的用具,也是东北那些凶残土匪在大森林里活动自如的工具。我们制作滑雪板基本都是按照老办法制作的;滑雪板要选用核桃秋木,核桃秋就是结山核桃的东北珍贵的阔叶树种。选好了核桃秋木板材要先用火烤,考软到一定程度后,再玩制成雪板状,前端要翘起来,中部要弯成鼓状,弯成型后,拿到室外要用绳子固定住,过上几天成型后,再用一种刨木头搞把、铁锹把的铁刨子加工。之后,在中间位置安装上固定鞋的钢板,栓上绳索用来固定住棉鞋子就可以了。雪仗也是选用笔直的小灌木杆,自己制作的,雪仗前端防止扎深雪中的圆圈是铁制的。记得有一年,我在亚布力林业局北山,玩高山上速降时,因为控制不了平衡,摔在半山的雪道上,雪仗上的铁环重重地打在我的脑壳上,晕了很长很长时间,才缓过劲来。
在高高的雪道上,也可以放木爬犁,雪道上放木爬犁要求胆大、心细,身体趴在爬犁上,双手要牢牢地抓住爬犁俩侧,双脚的脚尖在雪地上做舵,要象行船一样控制好方向,飞速下滑,非常的刺激,心颤。有一种飞升上天的感觉。
林区的冬季天寒地冻。但是每家的屋里都是用木柈子烧火炉子、火墙子,屋里都是暖呼呼的,火炕也是热乎乎的。坐在炕头上,都烫屁股。这个时侯,女孩子们就围坐在炕上玩嘎拉哈。嘎拉哈是动物后腿关节部位的一个骨节,这种东西在东北作为游戏玩具,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早期的满族人就把这种骨节当做游戏的玩物。嘎拉哈有猪的、羊的。还有狍子的。猪的嘎拉哈个头大,不好抓。最好的嘎拉哈是狍子的,个头小,柔和、细腻,好抓。嘎拉蛤的正面为“坑”,反面为“肚”,侧面一边为“针”,另一面为“轮”。玩嘎拉哈还需要一个装满粮食的布口袋,我们管布口袋叫布籽。玩嘎拉哈也有自己的规则,玩的孩子用一直手把布口袋向上抛起来,利用布口袋下降的间隙,还是用扔布口袋的手,要立即把炕上的嘎拉哈翻成另一面,一组四个嘎拉哈要连续翻成同样的部位,玩嘎拉哈玩的是手疾眼快,反映迅速。玩嘎拉哈的时候,女孩子们围坐在炕头上,吵吵嚷嚷,非常热闹。
想起这些游戏,就回到了童年,回到寒冷的黑龙江故乡。
童年的游戏,美好;不分你们、我们、他们。儿时,陶醉着冬天的游戏里,寒冷就在这些游戏里,悄悄的远去了。
冬天的游戏,就是孩子们的欢笑和开心,充满着大森林里无穷的魅力。
(我最近写了很多这样的文字,都没有在博客上发出来。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思维敏捷,键盘飞快,一片陶醉在故乡、童年的作品,很快就完成了。我是想,有机会的时候,再整理整理,再配上黑龙江林区的照片或者风情民俗画,结集出版。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回忆。)
文中图片来自网上。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冬天的游戏 黄胜友
我的记忆力,小时侯亚布力林区的冬天,冬天特别的寒冷,外面的雪又大又厚。
我们就带着爬犁去蚂蚁河边的陡坡上放爬犁,孩子们趴在爬犁上,沿着河岸陡峭的大坡,顺势呼啸而下,什么寒冷呀、大风呀,都抛在了脑后边了。就是在高山上,我们也都能自如地掌握放爬犁游戏。
在冬天河的冰面上,滑单腿驴是需要掌握平衡技术的游戏,单腿驴是一种滑冰的爬犁,单腿驴只有一条轨道接触冰面,轨道都是用林区伐木用的优质钢锯条制作的,也有用一支冰刀钉制的,但是冰刀的刀刃没有钢锯条锋利。人要双脚站在单腿驴上,双腿并立,蹲在单腿驴上,双手各拿一支木头冰锥,一是掌握身体平衡,再是双手用冰锥再用力向后扎脚下的冰面,借助着力气,人蹲在单腿驴上,象风一样的在冰面上向前飞奔,绝对的风驰电掣。小一点的孩子由于掌握不了平衡,不玩单腿驴,他们玩俩条轨道的爬犁。更多的时候,小孩子他们都在大镜子一样的冰面上打冰尜(有些地方也叫抽冰猴),冰尜都是自己制作的,有木头刻制的,也有用森铁小火车上的螺丝嘎哒按上轴承里的钢球制成的,再挥舞着一条鞭子,抽打着旋转的冰尜,非常的快活。
小的时候冰刀很少,能买得起冰刀的家庭也很少,我们就发明了冰板。制作冰板要根据自己脚的大小,用刀锯拉制出俩块木板,每块木板的底部要镶嵌上俩根八号铁线,木板的周围要订制上五个皮扣,一边俩个,前头一个,皮扣里再穿上麻绳或者皮绳。滑冰板之前,要拉紧绳索,把冰板固定在棉胶皮鞋上。冰板不但可以在冰面上滑,也可以在冰雪马路上滑,滑冰板没什么技术要求,也没什么危险性。小时候,有很多孩子都滑着冰板去上学。
现在的亚布力,以滑雪运动闻名全国和亚洲。我们那个时侯也滑雪,但是滑雪板都是自己弯制的。看过《林海雪原》小说和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当年滑雪板是东北森山老林里那些猎人打猎必不可少的用具,也是东北那些凶残土匪在大森林里活动自如的工具。我们制作滑雪板基本都是按照老办法制作的;滑雪板要选用核桃秋木,核桃秋就是结山核桃的东北珍贵的阔叶树种。选好了核桃秋木板材要先用火烤,考软到一定程度后,再玩制成雪板状,前端要翘起来,中部要弯成鼓状,弯成型后,拿到室外要用绳子固定住,过上几天成型后,再用一种刨木头搞把、铁锹把的铁刨子加工。之后,在中间位置安装上固定鞋的钢板,栓上绳索用来固定住棉鞋子就可以了。雪仗也是选用笔直的小灌木杆,自己制作的,雪仗前端防止扎深雪中的圆圈是铁制的。记得有一年,我在亚布力林业局北山,玩高山上速降时,因为控制不了平衡,摔在半山的雪道上,雪仗上的铁环重重地打在我的脑壳上,晕了很长很长时间,才缓过劲来。
在高高的雪道上,也可以放木爬犁,雪道上放木爬犁要求胆大、心细,身体趴在爬犁上,双手要牢牢地抓住爬犁俩侧,双脚的脚尖在雪地上做舵,要象行船一样控制好方向,飞速下滑,非常的刺激,心颤。有一种飞升上天的感觉。
林区的冬季天寒地冻。但是每家的屋里都是用木柈子烧火炉子、火墙子,屋里都是暖呼呼的,火炕也是热乎乎的。坐在炕头上,都烫屁股。这个时侯,女孩子们就围坐在炕上玩嘎拉哈。嘎拉哈是动物后腿关节部位的一个骨节,这种东西在东北作为游戏玩具,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早期的满族人就把这种骨节当做游戏的玩物。嘎拉哈有猪的、羊的。还有狍子的。猪的嘎拉哈个头大,不好抓。最好的嘎拉哈是狍子的,个头小,柔和、细腻,好抓。嘎拉蛤的正面为“坑”,反面为“肚”,侧面一边为“针”,另一面为“轮”。玩嘎拉哈还需要一个装满粮食的布口袋,我们管布口袋叫布籽。玩嘎拉哈也有自己的规则,玩的孩子用一直手把布口袋向上抛起来,利用布口袋下降的间隙,还是用扔布口袋的手,要立即把炕上的嘎拉哈翻成另一面,一组四个嘎拉哈要连续翻成同样的部位,玩嘎拉哈玩的是手疾眼快,反映迅速。玩嘎拉哈的时候,女孩子们围坐在炕头上,吵吵嚷嚷,非常热闹。
想起这些游戏,就回到了童年,回到寒冷的黑龙江故乡。
童年的游戏,美好;不分你们、我们、他们。儿时,陶醉着冬天的游戏里,寒冷就在这些游戏里,悄悄的远去了。
冬天的游戏,就是孩子们的欢笑和开心,充满着大森林里无穷的魅力。
(我最近写了很多这样的文字,都没有在博客上发出来。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思维敏捷,键盘飞快,一片陶醉在故乡、童年的作品,很快就完成了。我是想,有机会的时候,再整理整理,再配上黑龙江林区的照片或者风情民俗画,结集出版。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回忆。)
文中图片来自网上。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