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奥运圣火已经在北京熄灭,随之业界借助此次体育盛会,开始研究下一代宽带技术为电视观众所带来的影响。
从初步的报道来看,此次奥运会在网络转播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美国官方广播电视公司NBC表示,截至到2008年8月22日,几乎有上千万名用户已经观看了5600万次在线视频,这个数量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20倍。更加有趣的是,很多分析家们都认为,国际奥委会对网络转播授权相对宽松的态度(包括其与YouTube的合作),是推动网络观众巨增的主要动力。抛开其他方面不说,这些事实已经证明,奥运会前人们对互联网盗版视频剪辑的担忧被过分夸大了。
同样地,手机电视运营者也获得了不俗的业绩。美国着名评级公司Nielsen表示,仅在美国,就有858,000人通过移动设备收看了NBC对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转播。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报道,今年6月,日本的手机出货量上升了2.1%(在日本这样的手机饱和市场,这个增长率是相当大的)。另据日本读卖新闻(Yomiuri
Shimbun)日报报道,6月日本手机出货量的增长,主要源于用户希望用1SEG(单波段)ISDB-T手机观看奥运会。
澳大利亚电信(Telstra)公司(该公司针对奥运会向用户提供了一种手机电视打包服务)表示,奥运会开始一周后,其手机电视用户数量就已经超过了预期目标的50%(尽管该公司并没提及其他们的最初目标究竟是多少)。而在中国已经有部分地区提供TD-
SCDMA服务,以为那些想用手机观看奥运会的用户提供CMMB标准的手机电视服务。中国移动表示,其超过20万的用户通过手机观看了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官方内容合作伙伴中国中央电视台表示,截至到8月19日,已经有超过100万人观看了各类比赛。
手机电视的收费模式
所有这些消息听起来都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从某方面来讲,确实如此。但事实上,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用户数量——至少不是到目前为止所报道的数量。它真正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已经从2006年足球世界杯中(对很多场比赛的现场直播)了解到:转播体育赛事能够拉动手机电视用户的增长。虽然这是件好事,但真正的问题依然是:人们真的会用手机电视观看重大体育赛事吗?
从长远来看,答案是“当然会,可能会”,虽然这取决于你问谁,以及你在哪里问他们。很多现象表明,在美国和欧洲,运营商在推展手机电视业务方面已经遇到了一些麻烦;而亚洲对手机电视的成功性的大肆宣传,明显已经有些过火;在日本,日本移动广播公司(MBCO)的卫星广播电视服务MobaHo!,将在明年3月停止,因为自2004年到现在,MobaHo!的用户少得可怜——仅有10万用户;虽然韩国对手机电视的经营略好一些,但这也并非表现在盈利方面。据有关媒体报道,以卫星传输为基础的TU媒体公司和其6个以地面传输为基础的竞争对手,他们的手机电视业务都在亏损。
但这并不是说,手机电视的发展濒临末日。从我个人来讲,我已经看到有足够多的人在笔记本电脑、PSP和iPhones上观看“sideloaded
”
视频,我相信这些人就是手机电视的潜在用户,当然前提是这些移动设备具备播放电视节目的能力(如较长的电池寿命)。似乎手机电视发展的最大挑战是:要找到一种很好的商业收费模式,并提供令人满意的用户体验。
收费方面似乎正在向免费提供内容的模式发展。这种模式将对手机电视用户的增长产生巨大帮助,同时还能向广告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用户数据,以帮助广告客户调整自己的广告资费。将这种模式与对特殊内容(如奥运会)实行按次付费的方式相结合(但是必须要明确,对大多数用户来讲,移动电视是他们收看广播电视的第二选择,并非首选),这将有可能为手机电视开创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手机电视不需要良好的用户体验。抛开其他不说,良好的用户体验意味着看手机电视要像使用家里的遥控器那样简单,并且要让用户能够轻松搜索存档视频。不可否认,要让移动内容普遍发展到能满足Web
2.0时代(这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目标)的需求,还尚需时日。不过,这并非不能实现。奥运会的确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手机电视产生了影响:它鼓励大量新用户尝试使用手机电视。但是,用户体验将是决定这些用户是否会再次使用手机电视的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