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鱼头的故事
黄胜友收集整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寻,我遇到一个张姓的老大爷,他给我讲述了许多民间的故事和传说,我以前整理过.但由于工作调动个搬迁,很多底稿都已经丢失了.最近整理旧的记事本,发现了几篇民间故事,都是目前很少读到的民间故事,在平安夜这个日子里,贴上一篇,给亲爱的朋友欣赏.
声明如下:本故事谢绝任何平面媒介转发!)
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元朝末年,淮河流域附近。
有个很懂得堪舆老先生,他很会看风水。周围的人家,婚丧嫁娶,都要请他选日子,看地形。
有一天,他吃完了早饭,忽然想起了一桩心事:自己年龄大了,临终前,再给自己儿孙们造点儿福分吧。
他拄着龙头拐杖,在附近的山地里一块一块地观察起来。
走着;看着;整整走了大半天,最后,在一块依山傍水的沙地停了下来。他望着远处气势恢弘的山脉,又来到河边仔细的观察。
花白胡子的老先生微笑了------
回到家里以后,他把三个儿子都叫了过来,吩咐老大和老二说:“你们明天带着网,到那块沙地里去,给我打点鱼回来。记住,就在旱地上撒网,不准到河里去!”
哥儿三个听了,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长二和尚,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老爷子今天怎么了。
“看什么看?没听明白吗?就按照我的去做。”
老先生又说:“明天把你们的媳妇也都叫过来,别忘了!”
哥三个人,听完老爷子的吩咐后,都疑惑不解地回到自己的家中。
第二天,老大和老二按照老爷子的吩咐,带着家里唯一的那张鱼网,来到了那片河套沙地。老二好奇,最先拿起了鱼网,在地里东一网西网地撒了起来。也不知道撒了多少网,浑身都出了汗,除了地上扬起的沙尘,网里什么也没有打着。老二生气地把网一扔,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着粗气,抱怨着。
“真新鲜,旱地里那来的鱼呀!”
老大开始也狐疑父亲旱地打鱼的做法,可是,他相信父亲的道性和眼力。看到灰心的二弟,也没言语什么。走过去,拿起鱼网,在沙土地上,向在淮河里打鱼一样,接着又一网一网地撒了起来。撒了数十网以后,实在是累了,精神也没那么集中了。又稀里糊涂地撒出一网,往回收网的时候,觉得比前些次都重。再仔细看网里,有一条硕大的红鲤鱼,足有九斤多重,活蹦乱跳。
哥儿俩又惊奇有高兴,赶紧收网,高兴地把大鲤鱼抱回老父亲的家里。
还没进屋,老二便大声嚷着:
“爹!爹!鱼打回来了,鱼打回来了。”
“打回来了?那就好,那就好。赶紧拿到厨房,让媳妇她们做吧!”老父亲满脸笑容地迎了出来,说着。
老爷子说把鱼分成三份:“鱼头算一份,鱼身子分成俩块,别错了!要清蒸,新鲜!”
大鲤鱼做好了,老三把鱼端进屋内。老爷子把三个儿子和媳妇都叫到跟前说:“我给你们分一下,老大,你是大哥,我就偏着你一点儿,鱼头给你吧。老二吃中间,老三要后面的那块。”老二老三俩口子都很高兴。再看憨实的老大,他把鱼头接过来,也没言语什么。但是老大媳妇确满脸的不高兴,但在老人面前没敢流露出来。出了门,把老大一顿埋怨,骂个狗血喷头,说老大鱼是您打上来的,为什么不要鱼肉多的那俩块。
老大一家没好气的进了家门,大媳妇随手把鱼头放在了院子里,嘟囔着没人吃这没有鱼肉的东西。
正说着,门口来了一个要饭的老妇女,有五十多岁了,衣裳褴褛。老大媳妇怨气没消,再说家里也没什么干粮给人家,就气呼呼把鱼头送给了讨饭的老妇女。
过了一天,老先生又把他们都叫了过去,问道:
“你们把鱼都吃了吗?”
“吃了,吃了,鲤鱼味道特别鲜美。”老二老三都应声回答。
老爷子看看老大俩口子。
老大俩口子,面面相觑,没有下文。
老爷子望着老大,老大低着头说:
“爹,我们------没吃。我们端着鱼头刚进家门,就来了个要饭的,都五十多岁了,看着怪可怜的,正好家里也没什么吃的,我们就把鱼头给要饭的了。”老大没敢说媳妇的埋怨。
老父亲听到这里,顿时浑身一震,眼睛一暗,俩手拍着大腿道:
“咱家没那个造化呀!没那个福分哪!”
老大一怔,胆怯地要问老父亲怎么回事。
老父亲异常失落地挥挥手,“你们没有帝王之相呀,没那个命呀,都走吧。”
元朝末期,皇帝昏庸,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老百姓怨声载道。当时流传这一年,淮河下游附近龙光出现,将有真龙天子出现,搅乱大元朝的江山。于是当朝皇帝下道旨令,将江淮这一带当年出生的小孩和孕妇,全部杀掉。据说,路口要道,都是元兵盘查孕妇和小孩,怀孕的妇女都藏在家里,没有一个敢出门的。
这位老者是当时名望很高的堪舆先生,他预感到朝廷即将灭亡。在帝王显相的安徽凤阳一代将出现下个朝代的皇帝。
再说那个要饭的妇女,把讨到的鱼头带回居住的破庙了,说来也巧,一生未孕的老妇女,至从吃了那个鱼头以后,居然怀孕了。她拖着怀孕的身子,穿着又脏又破,又肥又大的衣服。衣裳褴褛的老妇女居然躲过元朝官兵的一道道盘查,生存了下来。
后来,在一个破庙里生下了个大耳朵大下巴的,相貌异常的男孩。
这个男孩就是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
一九八六年收集整理,本文谢绝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