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徐江
黄胜友
徐江也是八九年北师大的那波诗友,十几年来,一直断断续续的来往,他隐居在津门一隅,常年笔耕不断,无论诗歌上的成就还是文艺批判,都在业界取得不俗的业绩,他就是眼睛有些斜视。
我公司的业务,天津市属于是我负责的区域,经常去检查市场,但是业务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我俩也不是经常见面。
前几天,伊沙来京,相聚的时候,总提起老五--徐江,他因为稿约和感冒,没能赶来北京相聚。这次我又去天津视察市场,特别安排时间和徐江老友聚聚。
11月30日临近中午,我的客户开着天津自产的“奔茨”,前往他居住的小区,快到他家的时候,我发现,俩个月前,我就在他家附近的“人人乐”超市,买过俩条裤子。看来,与徐江的缘分就是不远。
徐江还是徐江,一边品着他精心炮制的“生”普儿茶,一边又进入徐江的侃侃而谈的天下,这次基本上和影视有关的话题,起因是他家的客厅里,堆满了中外碟片,他说是写影评是用的,观赏的。北京电影学院有几个朋友,我知道影视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是每天不断的看片子。不停的看片子,是幸福还是痛苦?只有行业人士知悉。当然,我也看到徐江由此的对影评写作的敬业精神。他说那些片子基本上都是中外名导的作品。
中午就是他家附近一个很朴实的小店里就餐。地道的渤海海鲜,地道天津做法,在加上我带来的地道的绍兴老酒。徐江的主题讲演拉开了大幕。难得徐江这么多年一个人寄居在家中笔耕不断。一个人在默默的进行诗歌的创作。
关于诗歌,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徐江的成绩也是大师级的。在他面前,当然要认真的听他讲授。这些年,天津聚集了一批诗歌人才,我以为大旗就是徐江,还有他精心炮制的诗刊《葵》!如果他自己到达不了一定的程度,不会凝聚这么多优秀的诗人。这点,正是徐江的功绩。天津的诗人们每个月都会有活动,大家交流,朗诵,探讨,已经形成一个良好的诗歌氛围。这在当今商品社会里,实在是难得。他说这个周末天津的诗人们就有一次诗歌聚会,再三的邀请我来参加,我说我如果不出差,一定从北京赶来,领略津门诗人们的风采。
临别,最难得的是,应我的要求,他送我一套近年来他编辑的《葵》,这些资料,再过几年,应该都是非常珍贵文学史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