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只耳”的铁锅鱼

(2006-12-13 15:00:34)

“三只耳”的铁锅鱼

 

黄胜友

 

川菜好吃,正宗的川菜更好吃。这简直就是句废话。

不过,吃过正宗的“三只耳”的铁锅鱼后,你就觉得正宗的好吃不是废话了。

1211日,在成都短暂停留,看完五侯庙后,成都的朋友问我们吃什么。我说当然要正宗的川菜了。

那就去“三只耳”!

怕辣吗?朋友问。

不怕!要最辣!我回答!

点菜的时候,服务员听我们是北方人,也试探着问我们的菜,是要微辣的,辣的,还是最辣!

当然要最辣的。来四川一定要尝尝最辣的是什么样的体会。和我同行的北京的朋友也应和着说要最辣的。

“三只耳”,很奇怪的名字,成都的朋友给我们介绍起“三只耳”的创业经历。“三只耳”其实就是聂字分拆。老板是宜宾的聂姓人士。饭庄也就叫“三只耳”了。经过几年在成都的打拼,“三只耳”连锁店,目前在成都几乎家喻户晓了。

说话间,散发着浓郁香气的一锅鱼端上来了。做菜的铁锅和一般的俩只耳朵的铁锅不同,这里的铁锅是三只耳朵的,据说是聂老板的发明。古朴厚重,向一只古代贵族使用的鼎!

根据大家的口味需要,小伙计把客人面前放有香菜,芝麻,花生等调料的碗,添加进了铁锅里的汤。有微辣的,辣的,最辣的。

沾着碗内的料,试探着吃了一块,不错,味道真的不错。浓浓郁郁的,厚厚重重的,是入口的川菜的独有味道,吃着鱼肉,又是嫩嫩,鲜鲜的鱼香。一锅八斤多的鱼头,转瞬间消失在四个人的肚子里面。

再来一锅!成都的朋友当然会满足我们的要求。同时又在锅里添加辣料,为的是保持味道的持续不变。又是一锅有八九斤的鱼头端到我们的所在的名字叫“顺风耳”的包间。

一壶一壶的绍兴老酒,一块一块的鱼肉,大家都大汗淋淋了。同行的赵总在北京从来不吃辣椒,可我看他的筷子就没有离开过铁锅;苏总向来青睐川菜,面对这么正宗的川菜,他的眼睛就没有离开铁锅。估计我的吃相也是狼吞虎咽吧。好在有古人的名言食色性也,给自己找能吃的理由。

说实话,再回味吃过的潭鱼头、沸腾的鱼乡等等吃过的川菜,也就黯然失色了。难怪这里的生意会长盛不衰。

其实看着大家的架势,再来一锅,估计消灭了。怕给成都的朋友留下议论的话巴。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三只耳”。

听朋友们说,“三只耳”在北京的店也快开张了。同行的北京朋友都兴致勃勃。盼望着能继续在北京早日品尝“三只耳”的鱼头。

 

 

                    12月12日北京回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