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沙,于坚北京侧记

(2006-11-16 15:55:07)

伊沙、于坚北京1114日印象

 

黄胜友

 

 

1113日晚,老友中岛兄兴致勃勃的在电话里说,伊沙14日到北京.也是几年没见了,心理也是非常兴奋,非常想见到这位笔锋犀利,诗歌奇绝的鬼才-老朋友。

14日晚七点,我准时来到了铁狮子坟附近的御马墩餐厅,伊沙、中岛和北师大文学院的俩位老师关于诗歌的话题正在高潮。伊沙真的是变化很大,他已经恢复到了89年我在北师大第一次见到他的青春依旧的风采.精神面貌奇佳.2000年夏天在广州见面时,那时还是个胖子.我问他为何这么好的面貌?他笑着回答我,“饿死诗人”!呵呵,他的这句经典名言,用在这里,确实恰如其分。伊沙的精神状况确实的好,绝对的神采奕奕!

在一起,伊沙永远是中心,他言语之间释放的都是他才华的积累,对我这个已经远离诗歌的人,应该是听一堂最好的诗歌和文坛的讲座。多少钱也听不到的专题讲座。关于诗歌、关于民间诗歌、关于赵丽华的口语诗、关于傻X小子韩寒的胡言乱语、还有老徐开房等等最近网上核心焦点事件,这些争论中的核心人物的话语,都是鲜为人知的“内参”。

 伊沙永远是伊沙,一个诗歌鬼才。一个挖掘不尽的文学的富矿。

期间,另一个西南诗歌奇才也应邀到场,他就是在北京参加文代会的云南诗歌王于坚,得知伊沙在北京,放弃了文代会安排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在北京饭店赶到了御马墩。

我知道于坚先生是八十年代,他是哪个时代云南诗歌的代表,读他的诗歌,感觉他有写不完的汉语词典,更象挖也挖不完的一座汉语诗歌的金山。其实有缘还是无缘,我的手里拿着最近的11期《中国国家地理》,还没拜读完他执笔的关于四川“丹巴”碉楼的文章。哪知这位我崇拜多年的老兄也来热闹一番。见面的第一感觉,他身上有种匪气!绝对的 云南那种彪悍的西南汉子。谈论间,更觉得他绝对的具有一种霸气!关于诗歌的霸气!关于文学的霸气!他的诗歌功底绝对的修炼的深奥!现在他还在笔耕不断,读他的作品,没有一丝江郎才尽的一点念头。

能同这两位鬼才奇才在一起,真是上了关于当代诗歌大课!

移师再战,我带他们来到元大都城墙边一个很佛教很佛教的,一个叫露雨轩的茶社。一边是香烟缭绕,一边是音乐弥漫,几位当今诗坛(文坛)的鼎鼎人物,话题仍然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气氛异常热烈,主角当然是伊沙和于坚,我只有坐在一旁,仔细地聆听。中岛对我说,听听他俩的交谈,可以学习很多他们的思想和精髓;可以了解很多他们对文坛的看法。半夜十分,茶社提供夜宵,兴致勃勃的几位大师,都推脱不要夜宵.中岛点了龙须面,我要了一碗云吞。

  其实我没有一点饿意,似乎感觉我要的东西,上来后,一定有人会吃。云吞上来了,碗里飘荡着黑色的紫菜,白色的云吞,香香的扑鼻。刚才还推脱不要吃的于坚大师终于经不住诱惑,几分种就消灭了它。伊沙不觉之中轻轻的把那半支老玉米给蓄进肚里。

因为我第二天还要有要事,半夜十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茶社。回头透过窗子,他们依然是兴致勃勃,没有一丝倦意。

 

关于诗歌,我和他们距离的很远;

关于友情,我和他们永远没有距离!

 

伊沙,于坚北京侧记

 诗坛鬼才--诗人伊沙

 

伊沙,于坚北京侧记

 

云南王--诗人于坚

 

伊沙,于坚北京侧记

 

诗坛三巨头伊沙,于坚,中岛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