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胜门的故事

(2006-04-10 19:12:17)

说说德胜门

 

 

   北京的城墙解放后大都已拆除,目前只保留了三座门楼:正阳门,东便门和德胜门。笔者八九年来京至今,一直住在德胜门周边。

 

 京有句老话:先有德  胜门,后有北京城。此话不知是否属实,却倒出了德胜门的来龙去脉。元朝末年,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北京),元顺帝急忙从大都城的北门健德门逃走了,元朝从此灭亡。徐达便把健德门改成德胜门,也叫得胜门,为的是纪念明军取得胜利之意。这是洪武元年(1368年)的事。到了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重修北京城时,就把大都城的城墙南移两公里,另外修了城门和瓮城,还叫德胜门。由此看德胜门的命名早于北京城52年。

 

   北京城建成了,只有九个城门,各有各的用途。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专门喝玉泉山的泉水,给皇帝运水的水车,从西直门出入,给官廷运煤的煤车出入于阜成门。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走柴车,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刑车,安定门出战车。出门打仗得胜还朝,要进德胜门。

 

   据说,清朝时士兵们进德胜门时还要高唱“得胜歌”。这得胜歌就是八角鼓(单弦)的前身。

 

   史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瓦剌军进攻北京,兵部尚书于谦率领大军出安定门迎敌,一举击毙了号称“铁颈元帅”的先的弟弟索卯那孩,把瓦剌军打的丢盔弃甲。于谦得胜,凯旋而归。这是于谦保卫北京的一次大胜仗,在历史上很有名。以后,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皇帝朱由检派吏部右侍郎李建泰带兵出安定门,开赴山西去打李自成的起义军。军队刚走到涿州,迎头碰上闯王的部队。士兵不战自溃,闻风丧胆而逃。李自成的大军乘胜追击,打下了北京城。朱由检见大势已去,只好在煤山上了吊,可见名曰德胜门,实际上胜败都有。

 

   北京城有九门,这九门都有城楼和箭楼。可是德胜门的箭楼却有点与众不同。拿正阳门来说,箭楼下有门洞和城门,而德胜门的箭楼却没有门洞和城门,也是北京独一无二的没有门洞和城门的箭楼。

 

   清朝时,德胜门有重兵把守,派章京二元,骁骑校四员,马军二百名,由正黄旗管辖。

 

   德胜门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在明朝嘉靖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都曾经重修过,民国初年也修缮过,因为财力不足,只修了半个城台就停工了。民国十三年,北洋政府索性将城楼拆掉,卖了木料,用这笔钱给政府官员发薪金了。笔者还看到一幅老照片,德胜门下还修过铁路,当年的京张线就在德胜门前通过。

  与德胜门有着不解之缘的笔者,每次走过这座城楼,都会想起它的金戈铁马的历史。

 

                             黄胜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首老诗
后一篇:田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