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桃桃TTimage
桃桃TTimag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754
  • 关注人气:1,1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E-P1

(2011-04-03 09:05:19)
标签:

单电

微单

olympus

e-p1

~桃桃~

分类: 以摄之名ღCameras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在E-PL2和GF2火拼正热闹的时候,我却选择收了个单电的鼻祖—E-P1。买了也大半个月了,写点使用感受吧。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可能有时候,我比较后知后觉。当我中意E-P1时它已经停产下线了,而E-P2没有“时尚白”,E-PL1样子又不够好看,所以一直迟迟未出手。直到最后,只能搜到一个二手的,还是很知足的。

 

以下由E-P1拍摄的照片均没有经过后期处理: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AV模式。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浓郁色调效果。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柔焦效果。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淡化及增亮色调效果。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柔光效果。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照片怀旧颗粒效果。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针孔相机效果。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P模式。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iAUTO模式。之前曾怀疑过iAUTO和P有什么区别,经试验过才知道,原来是更加智能、更加自动。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配了M4/3转接环,这样C的镜头都可以用了,只是用的很少。

 

[相机]单电时代,跟在潮流的最末端 Olympus <wbr>E-P1
 

  我是真的比较过才买的,不仅仅因为“时尚白”E-P1的外观。严格的来说,E-P2并不是E-P1的升级版。E-P2和E-P1从性能上比较,对焦模式多了AF追踪,画面模式多了i-ENHANCE模式,艺术滤镜多了立体效果和负片效果;配件端口方面E-P2可以连接电子取景器和麦克风适配器。E-P1和E-P2是金属外壳,E-PL1和E-PL2是塑料外壳,像我这种寒冷的偏远地区找个耐用的机器还是很必要的。尽管E-P1没有内闪(反正我几乎很少用闪光灯)、没有光学取景器(电子取景也是一样的)、没有防抖等等功能(如果自己手抖,再防抖的机器也是白扯)、艺术滤镜不够多(娱乐功能而已,反正用的毕竟是少数,而且后期都可以完成),但它的性能已基本满足我的需要了,够用就可以了。

 

  我也有去试用过GF2,之前最关注的触屏对焦功能竟然成了我最不喜欢的原因。确实是手指点哪哪就是焦点,但没有任何预览,还美其名曰什么触屏快门,连按快门的功能都没有了,那和傻瓜相机有什么区别嘛。当然,这毕竟是个优点,只是本人无法接受而已。加上GF2的外观一直我都不太习惯,所以直接弃之。

 

  对于相机本身的各种自动模式,相信玩过单反的人都不会太用的,毕竟大多都习惯手动模式了。只是Olympus给单电新增的艺术滤镜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单电真的很省事。不仅省略了后期,也给人一种娱乐的乐趣,Lomo等功能确实让人爱不释手。但娱乐功能毕竟是娱乐功能,毕竟不能当成摄影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单电的过于智能,如果过分的使用单电很可能会忽略摄影本身的一些手动技能。所以,我是很不建议完全过分依赖单电的。

 

  毕竟没有百分百的器材,单电始终都是单电,DC和单反的综合体,但这并不能否定单电让相机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