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清朝中国日本考察文化 |
分类: 2019年新作精选(中日) |
1869年,清政府派出满人志刚(记名海关道)、汉人孙家谷(礼部郎中)为核心的“访西团”。使团的领队,是重金聘来的外国人——美国人蒲安臣。使团从上海出发首先抵达美国华盛顿;随后伦敦、巴黎、瑞典、丹麦和荷兰、柏林;1870年2月,抵达圣彼得堡,在这里,领队蒲安臣因劳累过度骤然去世,志刚、孙家谷继续带队考察,过了半年,使团返回中国。
而在中国首个“访西团”出发两年后,日本政府也向西方派出使团,“欧美使节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正使,内阁重臣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和山口尚芳等人为副使,使团成员几乎囊括了明治政府的所有要害部门。
日本这个考察团,比起当时中国第一个赴西考察团来,时间晚,规模小,但前者已被历史遗忘,后者却彪炳史册,这是为什么?
回归那段历史,泱泱清国早于日本受到西洋冲击,清国出使考察西方也比日本早两年,
如此“采风”西记,哪里是什么考察,分明是“观光客”所为!
随后,中国使团的访问成果大同小异。等到李鸿章对欧美八国访问时,各国把已经不当做考察团来接待,而当经贸团礼遇,他们把清僚来访大都看做“经贸之旅”。李鸿章访德,没有得到德国政府的青睐,但却受到德国商界的隆重欢迎。李鸿章是德国军火器械的第一主顾,德国商界盼望通过他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因而,洽谈商会、参观工厂,处处宴请,殷勤款待。
木户孝允在考察的第一站美国,就有了触动灵魂的认识。“日本文明不是真正文明”,“日本是在睡梦中过了两千年”。在法国巴黎对西方繁荣,木户孝允终于彻悟。“我们以为西洋国家自然如此,但事实并非这样,他们的财富和繁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1800年之后”。“从巴黎出发,越往东、文明越简陋”。
在当时的“世界文明中心”英国,岩仓使团参观了议会、法院、监狱、学校,以“维新三杰”为首的使团成员,所见略同地记述:大英帝国强盛的根本,是“国民获得了国家崇高政治地位”。
岩仓使团在英国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没有像大清使团那样,把眼睛盯在采购和观光上,他盯的是政治和学术原理。他们悟到了这些原理,把这些原理引入到了日本,从而带领日本,迅速从“文明简陋”的旧东方脱颖而出——
1885年,日本正式立宪,建立内阁制;1889年,日本正式颁布宪法,设立帝国议会,议会由众议院和贵族院构成。依据《大日本帝国宪法》,众议院议员由国民选出,规定年满25岁以上、交纳直接税15元以上的男子都有选举权。1890年,日本召开了首届国会——“万事决于公论”。那是亚洲有史以来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