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待李鸿章的俄大臣凭啥说俄领先中国

(2016-06-13 06:45:00)
标签:

李鸿章

俄国

为官之道

文化

分类: 2107最新出版《长进》

清华大学出版社不日将推出本人解史新作,敬请欣赏摘要选节2——

 

 接待李鸿章的俄大臣凭啥说俄领先中国

 

1896年,李鸿章访俄。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负责接待工作。后来他在《维特回忆录》中谈及对李鸿章的印象,直言不讳地说:“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他是高度文明的,但从我们欧洲的观点看,他没享受什么教育,也并不文明。”

俄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事为证。


接待李鸿章的俄大臣凭啥说俄领先中国

1896518日清晨,莫斯科人迎来了一个特别日子,市民、商人甚至还有贵族,至少有数十万人拥挤在莫斯科的广场上,新一代沙皇要在今天加冕,分发礼物给臣民。但是天刚亮,厄运却突然降临。临时搭盖的号称能容纳20万人的彩棚突然坍塌,惊慌的人们相互踩踏,几个小时候就留下了2000多具尸体,这即是震惊俄外的“霍登惨案”。

悲剧发生时,作为清朝特使的李鸿章正在莫斯科访问,身边陪同他的是正是俄财政大臣维特。得知此事后,李鸿章问维特:这起不幸的事件是不是沙皇陛下已经知道了?维特讲:现在还不知道,但我们肯定要向沙皇陛下奏报的。

李鸿章很轻蔑笑了一下,开始传授为官之道:为什么非要报告皇帝呢?可以把消息压下来啊。我处理这种事情比你们有经验。譬如我任直隶总督时,我们那里发生了鼠疫,死了数万人,但我在向皇帝写奏章时,一直都称我们这里太平无事。皇帝多忙啊,干嘛因为这点事让他操心呢。你们这些人啊,不会做官啊!

李鸿章以为这种老到的官场经验可以唤起俄方佩服,未曾想却引起了对方的轻蔑与嘲笑。维特听了李鸿章这番传道,啼笑皆非,考虑到来访者的面子,他没有当面驳斥,而在后来的《维特回忆录》中如是写道:

“在这次谈话以后我想,我们毕竟走在中国前头了。”

维特的这句判断绝非孤芳自赏。就是封建政治家,李鸿章也是不够格的。当时中俄都是封建型人治国家,但两者区别还是相当明显。我们知道,沙俄帝国自18世纪初就在彼得大帝领导下励精图治,进行了部分西化的改革,到了19世纪俄国的政治局面比起清国来,也较为开明清朗,官员开眼看世界,开口讲实话。而当时清国虽然搞了洋务运动,但官员们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变,他们只是勉强张开睡眼,旧官场的张口说假话、欺上瞒下之风,依然盛行无阻。

近代世界,崇尚的是自由平等,尊重生命。而在李鸿章这样的官僚眼里,百姓之命如蝼蚁之命一般不值什么钱,所以出了事,只要不触及到官位,别的什么都可以牺牲。这种为官之道,只为统治者一个人考虑,天子牧民,民如草芥,只要不翻天,就别让皇帝主子没来由地苦恼了。李鸿章摸准了主子的脉,得说假话时且说假,能遮掩处尽管遮,老佛爷太平,我也自在,至于地方上的乱子,总不至于一下子掀掉了李某的顶戴。所以,天大的事,先遮住了上头再说。可见,在李的内心里,根本没有进步的民本民权概念,他就是拿草民的本,换自己无忧的高位。

   这个样子的老朽官僚,无怪乎半文明的沙俄都看他不起,给出差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