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明的统治者成就了曼德拉的伟大

(2013-12-07 09:08:52)
标签:

曼德拉

德克勒克

开明

伟大

            开明的统治者成就了曼德拉的伟大

 

   在举世悼念曼德拉之际,我不禁想起这位伟大人物的命运转折点。

  曼德拉的命运,转折于一位前无古人的白人总统上台,他就是德克勒克。

   没有德克勒克的政治改革、废除种族隔离政策的民主《新宪法》出台,曼德拉不会走出牢笼,登上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之位。

   任何一个伟大的非暴力民主领袖,其成功前提,都离不开统治者开明。

   正如20世纪40年代,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争自由的印度“圣雄”甘地,被当时世界很多国家政治人物推崇,但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不仅来源于自我意志,而且更源于对手。他遇到的相对仁慈和人道的英国统治者,如何换了同时代的德意志帝国,他还不会不成功呢?

    历史并非没有这般假设,就在世界对甘地一片赞誉时,彼时炙手可热的德国元首希特勒却对这位“圣雄”嗤之以鼻。

    很多历史传记书都记载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的希特勒的抱负——就是想在世界建立一个英国般辽阔的日不落帝国。早在他还成大气候的1926年,他当着他最亲密的追随者说:我希望大英帝国的王冠上的珍珠一颗也不掉。然而,大英帝国的命运并没有如希特勒所愿,其王冠上的东方最大一颗珍珠也掉了。印度人是在甘地的领导下,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独立成功。

    不可否认,印度的自由独立运动之所以成功,有甘地的功劳及其人民的努力付出,但同样也因为相对温和的统治者,如果“非暴力运动”遇到的是迷恋暴力的大独裁者希特勒,是否还会有一点成功的可能?

    的确,就当时的旁观者希特勒看来,无论是甘地的举动还是英国殖民者,都不可理喻。

    首先,他对甘地这样的“空手道”政治领袖嗤之以鼻。据《在希特勒身边12年:希特勒贴身女秘书回忆录》,在二战爆发前几年,德国舆论对印度的独立运动表示好感的时候,希特勒说:“我不允许我的人民对甘地如此普遍地着迷。自由不是靠织布机得来的,而是靠大炮。”

    其次,他对英国统治者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彻头彻尾的软弱。英国历史学家弗格森于《帝国》记录,希特勒对英国对“非暴力”步步退让的统治法非常不满,扬言:如果由他统治印度,他早就把甘地及其同伙就地正法了。
    希特勒的话,从“强盗”的角度讲,可以说是顺理成章,合乎“逻辑”——有本事就真刀真枪地反抗,没本事就老老实实被统治。

     如果曼德拉遇到的政治对手不是良心发现的德克勒克,而是誓死专制的铁血希特勒,他会不会牢底坐穿,也难以拨云见日呢?

    曼德拉常有,而德克勒克不常有。所以这世界如前南非一样的黑暗国家很难不流血地迎来黎明。我们在怀念曼德拉时,不要忘了他身后德克勒克的宽阔背影,不要忘了向两位同时致敬,就像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同时授予两人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