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日两国的民风为何截然不同?

(2012-12-18 08:44:18)
标签:

中国

日本

民风

文化

分类: 出版系列五《谁主东洋》

          

           中日两国的民风为何截然不同?

 

 

     众所周知,在东方历史的中国两次“华夷之变”中,日本未被“殃及鱼池”,甚至有着不俗的表现。

     例如蒙元时期,日本虽也遭到蒙古军队侵袭,但最终他们却击溃了侵略者。除了地理优势外,他们的血性比汉民族足、民风比华夏彪悍,也是要因之一。

    中日两国的文化有不少大同小异之处,日本的主体文化也受到儒家文化的深深影响。然而,同一洲地域,相似的文化,却没有促成完全一样的民风。这是为什么?

     毋庸置疑,这首先与生存环境有关。从生存环境而言,日本虽然不是“草原部落”,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生存厮杀争斗激烈程度不亚于草原部落。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战争频繁,内外纷争不断,日本的历史烽烟不断,几乎就是一部充满战争的历史,也因此造就不少名垂青史的战斗英雄。对于历史上勇猛善战的英雄人物,日本人特别崇敬。

     蒙古大军一到,日本全民皆兵。这个特点,与“草原部落”骑兵的特点差不多。甚至可以说,日本的民风,就相当于东亚的“草原部落”。

      其次是民族精神。“魂”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核心成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走向中,它至少要发挥三分之一的作用。所谓民族魂,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特点。

      就世界各民族的精神特点而论, “和魂”应该属于“铁血魂”。此魂不一定“良”,但一定“强”。近代世界,大和民族之所以崛起东方、“精神本钱”就是靠着铁血“和魂”。  凡是据有铁血之魂的民族,大都重义轻死。当然,一个崇拜死亡的民族,同时也是非常可怕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一旦走火入魔,不但是毁灭与死亡的制造者,而且也会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这是天下所有“铁血魂”的双刃剑之利害。     

   而中国的汉魂与日本和魂相比,应该属于“韧之魂”。所谓“韧之魂”,与铁血魂的区分,就如舌头与牙齿的之别。不善勇武进攻,而以耐力见长,此乃韧之魂特点。“韧之魂”大多产生于农业族群。农业较之于畜牧业和渔猎业,缺少明显的性别特征,种地不需要攻击,不需要冒险,需要的是女性的勤劳与忍耐,操此主业的民族,铁血含量不足。

    在食物链中,韧之魂民族与“食草动物”类同,所以往往是悲剧的主体,作为悲剧主体的他们,有着惊人的隐忍,但在“忍无可忍”时,血脉喷张时也有惊人的爆发。

    几度沉浮的华夏民族以汉魂立世,在秦汉隋唐的古代史中,汉魂本来兼备“铁血”成分。但中世纪后,华夏文明失血严重,华夏民族渐成典型“韧之魂”民族。近代华夏民族几近血色全无,一度背负“东亚病夫”包袱,顿成“被侮辱与损害”的对象。这种精神沉菏直到抗战结束,才得以暂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