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湖湘讲堂》的不解之缘
盛夏将至之季,应制片人柳理与编导黄谊之邀,再登湖湘讲堂,终于出现“不吐不快”的冲动。
初上讲堂于去年岁末,那一次负重而行、如履薄冰,是“滑冰”之旅,而这一次却是“踏浪”而来,乘风顺势,带着几分轻松,少了几分倦意。
选择这个时段上讲堂,本想稍避开南方的热浪与梅季,然而紧赶慢赶,似乎还是正好赶上。在录制节目的三天时间里,几乎每天都要下几场雨,然后是免费的“天然汗蒸”,问湖南教视的司机师傅,什么是长沙最好季节,他竟然说就是当下,无语相觑。
一进熟悉的三号演播室,才发现冒雨来听的都是似曾相识的面容,湖湘讲堂不制造观众,所以来的都是“真观众”。其中,两位退休老妈妈、一位师大女生、一位热情合影的女观众、尤其令我感动,他们场上记录、场下交流,难得的共鸣不仅是我现场演讲的激情之源,同时也是我今后进取的不懈动力。
虽然每天近乎“梅雨三章”,不过好在还有湘江、杜甫江阁,这时确是乘凉好去处,一天半间歇期连去了两次,一次是与柳黄三人行,一次是陪夫人畅游(近距离游览、不准游泳)。
能给天气降温的,是柳帅、黄将军请喝的江边茶楼冰镇黑啤酒。一顿酒水过后,三人以“无间道”相称——亲密无间、结为同道。这并非全是黑啤作用,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客套话居多,那么这第二次握手,已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渐入“惺惺相惜”佳境。自感我们之间的做派有些趋同——夸夸其谈外,不乏实言实行的追求,藉此与“纯文人”拉开五十米距离。

上图:与柳帅惺惺相惜
上图:与黄将军亲切握手
柳帅、黄将军究竟是何等人物?一如我这个“逆淘汰”系列讲座中讲到的“李鸿章宁用淮奴不用湘才”,他们堪称当代“湘才”代表,早生一百年,中堂大人也是不用的。
万幸的是,他们晚生了一百年,恰好有用武之地。湖南教视《湖湘讲堂》横空出世,交到了他们手里,于是这一干“湘才”在娱乐至死的芒果垛里,愣是血拼出了一块相当畅所欲言、兼济天下的小天地。
之所以有了二次握手,我想主要还是共识作祟,当前讲述历史者多如过江之鲫,但能触动观众者,一在选题的现实痛感,二在主讲人的新鲜血液与人格魅力。对此,我们不谋而合。
在谈及未来时,我们对自身打破“传统知识分子命运”信心十足,凡成大事者,理想远大而手段现实。宽松大环境难求,自由小环境亦不易。所以我挺柳帅、黄将军不辍耕耘于这片难得的“一亩三分地”——让天下“处士”,不时有个“穿越岳麓书院”般的地方可想、可去、可留……
附赠《湖湘讲堂》对联一幅:
你说我说过往君子无需伪
大圣小圣吐故纳新惟斯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