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愿相信有那样的一个天国

(2012-04-03 22:42:46)
标签:

天国

文化

   

             宁愿相信有那样的一个天国

       

      清晨携妻执子驱车,前往家乡陵园祭奠老父。姐姐一家还是如往年一样,远远地停车于道边,迎候我们。假日大多是喜气的,唯独清明不言节日快乐,即便藉此完成一次家庭聚会。

 

      当把白菊黄菊摆放在墓碑上时,我和妻儿喃喃地向父亲陈述成就与期许,这是走形式,还是灵魂对话?祭奠结束后,儿子不解地问我,我一时无语。

     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不信鬼神。但每次祭奠父亲,都会深深触动心灵。父亲逝去已近两年,而我依然把他当做我前进路上的一盏灯,只是对话的方式不同。

     

     很多怀念亲人的人,舍不得烧掉逝者的肉身。而无论相信灵魂有无,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倘若人死之后灵魂存在,那么生者与逝者的交流也一定化为无形的精神层面。如是,则骨灰和肉身对于生者而言,又有什么区别呢?

          

     实体的对话已然不可能,那么只有无形的精神倾诉可以形成生者寄托。 所以,每个失去亲人的人,都宁愿相信人是有灵魂的。

     西方学界公认,宗教是弥补道德与法律的不足。其实宗教的现实意义无非两个,一是让上帝成为法律与道德之外限制犯罪的第三支手;二是给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终极答案,找个精神归属所。就像已经开始探测火星的美国人,基督徒的数量有增无减。他们难道真相信天外有个万能的神灵主宰人类世界?

 

    就生者的心灵震撼而言,莫过亲人死别。小孩子一般最怕见死人,但是长大了经历了亲人死别,对死亡的恐惧感就会消失。当然,生者与逝者并非没有一丝实体相连,譬如血脉延续,父亲可以把儿子看做自己生命的延续,儿子可以视为父亲的“转世”。

   基于此,俗世中的我们,都宁愿相信有那样的一个天国。

 

     附:祭父碑文  

     先父三零年五月廿五临世,六岁丧母,孤苦无依,发奋自强,廿岁立业,卅岁家为。奉公邮电,五十余载,主编史志,重墨一笔。克勤克俭,以信为本。儿女四人,无不受益。三代盈室,天伦之福;妻贤子孝,围炉促膝;天年颐养,奉入京师。然福祸旦夕,两千一十年,十一月廿三驾鹤西去。八十一春秋,严父慈亲,历历在目;教晓大义,言犹在耳;音容笑貌,永驻于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