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为何能一再创造高收视率?
主题陈旧、格调俗气、植入广告泛滥的《乡村爱情》系列,在很多观众眼里就是一出闹剧。但是新推出的第四部却又创造了高收视率,这表明,无论是骂还是捧,看的人还真不少。
为什么一出拿“生孩子”和“外遇”说事、到处都是植入广告的闹剧能一再创造收视佳绩?个中缘由,很耐人寻味。
我以为《乡村爱情》的“成功”,得益于大小两个文化环境。
从文化大环境说,你可以说它“生逢其时”。看看当今各大电视台都在黄金时段播放什么?家庭剧、谍战剧、准样板戏充斥,鸡毛蒜皮加鸡鸣狗盗,还有假大空之势,在此空空如野环境下,力求真实生活欢乐的《乡村爱情》可谓一枝独秀。
从文化小环境而言,你可以说,这就是赵本山的文化价值。真与俗是赵本山所张扬的东北文化产品的两大特色。在矫揉造作与附庸风雅泛滥的时代,真俗也是一种境界,再不济他们在说人话、比较接近真实的生活,不为观众所反感。
赵本山的自信,俱结于此。他有观众缘,因为他能给观众带来比较真实的欢乐,他不“装”高雅,力求“原生态”,虽然编剧的水平不怎么高,缺乏中心思想和紧凑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是拼凑加“人造闹剧”,但最起码他们在演自己,搞笑很真实,能够满足国人最低的精神生活需求,仅此一点,当今漫天飞舞的大师,都只能望自兴叹。
如此时代,如此时段,观众选择乡村爱情,是赵本山之幸,却又是谁的不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