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逝去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华文化依然没有发生过本质发展,我们尽享着现代科学的成果,不禁想起另一位哲人——
孔子和卢梭谁更伟大?
孔子和卢梭之比较,就年代而言,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但就他们的影响力论说,却在今日的各自族群里难分伯仲。
在国学“复兴”的今日中国,中国人对孔子的“伟大”认识又要加深一层。
现在认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中国人又普遍起来,“圣人”的美誉再次回归。在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哪位古人对中国人有着如此深入骨髓的影响。不管这些影响是否均为良性。
孔子为古代中国儿童带来了教育启蒙,为野蛮的统治者带来“礼数”,他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孔子逝去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没有发生过本质上的发展的今天,我们尽享着现代科学的成果,不禁想起另一位哲人卢梭——
卢梭的伟大几乎与世公认的,他的《社会契约论》、《爱弥儿》与《忏悔录》三部思想启蒙了西半球,他的政治思想直接影响到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
卢梭是一个崇尚自然,崇尚民主的人。卢梭曾在多本著作中提出过与老子类似的“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度。但他与老子不同的是,他并不认为人们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而是“小国”更适合大家互相认识,并且遇到重要事件时必须进行全民投票。
美国《独立宣言》第一句就写着“人是生而平等的”。这是深受卢梭的政治思想的写照。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拜访晚年的卢梭,则可以被看做卢梭对法国大革命最直接的影响。
任何一个认证读过卢梭著作的人都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卢梭所强调并反复论述的“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思想,已经浸入了每个现代人的血液当中。
卢梭是伟大的,他开创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两千年前的孔子,与三百年前的卢梭,从思想的先进性而论,根本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没有可比性。但就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对本民族性格的塑造上,可谓神影相随。比如“忏悔文化”,那是卢梭思想的一个灵魂,而在孔子的儒家思想中,却根本缺乏忏悔的因子,乃至中国人至今没有学会主动承担责任。
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但儒文化是一种只强调和开发人内省力的文化。“吾一日三省吾身”“君子慎独”等我们奉为必修的文化德行,强调和要求的只是人的自我审视和自我修养,注重的是自我提高和监督。可忏悔是向外人发露自己的过错,是一种外向的自省,看重的是外在的督促。向内的自省常常因缺少监督而流于虚无,而向外的自省因外力的存在而强化。
卢梭所代表的近代启蒙文化则不同,这里充斥着原罪和忏悔的因子,所以在这样的文化里成长的民族就不乏忏悔意识,一些文化巨人自觉地带头进行忏悔,比如以身作则忏悔的卢梭。
文化是塑造民族素质的本源,是成长一个民族的土壤。卢梭学堂注重契约、平等、自由、独立、创新,而孔子学堂却在整天“传道授业”中忽视了这些,如果我们今天只知继承,盛赞老夫子的伟大,而忽略了西方那位哲人的光彩,那么就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思维的惰性,没有任何长进。
如是观之,孔子和卢梭,“谁更伟大”事小,“一个民族的长进”才是大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