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男人为何缺乏尚武精神?

(2007-05-16 05:46:41)
标签:

古代男人

尚武精神

三把割刀

男人“雌化”

 
       小农经济、八股体制、儒家文化“三把割刀”齐下,把堂堂男儿去了“势”——
      
      中国古代男人
    为何缺乏尚武精神?
 
 
 
     中国传统中的“小生”,从不崇尚力量,从两千年封建史观之,中国是个重文轻武的国度,中国古代男人普遍缺乏尚武精神。这个中原因是怎么造成的? 
 
     一言以蔽之,是小农经济、八股体制、儒家文化“三把割刀”齐下,把堂堂男儿去了“势”。
 

     传统中国是小农经济,农业较之于畜牧业和渔猎业,缺少明显的性特征,种地不需要攻击,不需要冒险,需要的是女性的精细与忍耐,农业民族的文化性格便趋向于女性化。
   长达几千年前的“独尊儒术”造成中国国民性格的女性化,具体来讲,儒家三纲五常就是要斩人阳刚之气,直接后果就是皇帝君父化,大臣臣妾化,后宫里的男人干脆阉掉。


    还要给封建“八股干部选拔制”记“一等功”。封建统治者鼓励中国男人舞文弄墨,因为“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所以你即使怎么诗才横溢,只要不动刀动枪,就不会危及我的统治。这是古代男人不崇尚力量的政治原因。
     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一声杀无赦便吓得屁滚尿流,朕无忧,朕之天下亦无忧矣。“八股”科举将中国男人推向“雌化”的瓮中。
    尽管中国历代也有武状元,但那多发生在临时抱佛脚,外敌入侵时才被重视,太平年代,统治者希望唯他具有动武能力,天下男人只能任其号令,天下男人的“雌化”,极其有利于皇家的稳定。这种风气自宋以来愈演愈烈,乃至外敌入侵屡遭重创。“雌化”使血气方刚的男人们变成了逆来顺受的“土豆”与“羔羊”。这不是游牧与农耕产生的变异,而是封建“人才选拔制”培植的悲惨结果。

     与小农经济上层建筑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儒道佛三家。佛无性,道阴柔。儒家表面似乎是刚柔相济,可惜后来“三纲五常”八剑齐下,导致中国儒家文化嬗变为“阉割文化”,成为中国男人的紧箍咒,中国男人的膝盖从此直不起来,长跪数千年。
 
    大宋以降,经过“理学”洗礼的中国文化情调越发香甜而柔软,所有才频繁招致北方少数民族骑马南下侵袭,攻城掳掠尤如探囊取物。
     中国男人之“雌化”恶果,可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