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里的日本演员
为何不怕被骂“卖国”?
《东京审判》最令我深思的遭遇,不是对《东京审判》不闻不问的中国一些富豪的所谓良知拷问,而是导演高群书的下面这句话:
“本以为拍摄一部声讨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电影会遭到日本演员的拒绝,但是在拍摄时,日本演员都是看过剧本就立刻答应了,并且在剧组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演员中,表现颇为敬业。而在该片的海外销售中,日本片商也是最感兴趣的。”
出乎意料啊,出演《东京审判》的日本演员怎么不怕被骂“卖国”?这难道不是个“原则问题”吗?
其实,在现代化的人的头脑里,这恰恰不是匪夷所思。现代人文价值观超越了民族主义和国界,才造就了这种包括从演员到商人在内的人的较高境界。这绝非单单是“良心”的问题,而是一个现代价值理念认知上的差距。
比较日本的企业家,对《东京审判》不闻不问的中国一些富豪“只问金钱,不问社会”、“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人类”的人生价值观是必须深刻反省,但这一切源于他们的思想境界。
由此愈见,包括中国一些企业家在内的公众人物,根本问题为:他们不是现代化的人。所以,比“拷问良知”更迫切的,是拷问他们的大脑与意识,是普及他们的现代人文价值观。
商人逐利,明星赚钱,这一点全世界商人与明星没有差距。但关心国家命运与民族大义,对本国商人而言,真的是一件“害”事吗?当然,如果他们的“近视度数”比较高,单单把钱纳入仅有的视线,这样也顺理成章。但是,关心国家命运与民族大义是张扬社会责任感的最佳舞台,它在观众心目中的分量,它的社会影响力,难道对物质已经豪华而精神影响力急需飙升的商人企业家而言,还抵不过区区生意经吗?如果我们的“大腕”、“小腕”,真的根本不具备如此的眼力与远见,其实际的境界只不过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那么我们还需继续言归正传——他们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境界?
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标志是现代人文价值观的高度普及,否则,国家的现代化将成为没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东京审判》给我们提供的面向未来的最新启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