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决定了他们从不向弱者谢罪
“七·七事变”69周年祭:
“七·七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九年,但是,受害同胞民间赔偿问题依然得不到彻底解决。
同为华夏子孙,又算是学过多年这个一衣带水邻国“语言文化”的笔者,每每看到旧伤痕上又添的新伤痕,每每听到同胞那些诘问,其实悲愤之后更多涌起的是辛酸。
在日本不肯谢罪的前后,隐含着两种背景。一种是文化背景,即武士文化的影响。武士文化对日本大和民族影响深厚。它讲究好勇斗狠、顽梗不化、服膺强者、凌视弱者。若技不如人则虚心求教,一旦强大,则野心勃勃,试图扩张。它将荣辱看作比生命还重要,要脸不要命,直到死不认罪。
由此可见,日本藐视亚洲(大多是昔日受害国)招魂军国不足为奇。它既有武士文化死不服输思想作祟,更有重新崛起后的有恃无恐!
而所谓右翼分子的猖獗,又是与政府的纵容和一定的民众情绪一脉相承(长谷川弘一递来的帖子曾记否?帖子中声称:中国人比他想像的还要低劣,根本没有资格对他们说三道四),三者之间决不能截然分开。日本从来不重视弱者的意愿,对他们眼中如此定格的中国人,他们又何需在乎“宽恕”与“尊重”?
从日本媒体对中国民间索赔不以为然的表现中,从日本政府轻慢的应对中,从钓鱼岛上的灯塔和太阳旗中,从小泉首相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的强硬态度中——我们早就该有个清醒的认识——日本的屠刀不是它放下的而是别人夺下的,别指望它立地成佛!
中国民间索赔是一面镜鉴,照出我们这个国家在日本政府及其公众心目中的真正位置,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过去,清醒现在,不要将灾难忘得太快,更不要充当历史的麻木看客。
“宽大固是美德,但是姑息、畏惧,却是怯懦。”
“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