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极圈,聚焦下的“融化”

(2012-02-24 12:48:54)
标签:

财经

分类: 猛:问天下财经财经

北极圈,聚焦下的“融化”

19085月,康有为到达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成为到达北极“中国第一人”。自从中国人出现在北极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眼球就没有离开北极圈。

深入北极圈,成为全球企业及中国企业海外寻矿的下一个目的地。

格陵兰岛

    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格陵兰岛代表着冰天雪地、因纽特人和北极熊。但在一些矿业冒险者眼里,这块遥远的冰原大陆是他们下一个探险之地。

    处于独立进程之中、迫切需要发展岛内经济的格陵兰政府,十分渴望中国资本的到来。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把格陵兰变成一个矿业资源地,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剂。丰富的铁、铅锌和稀土资源,是格陵兰岛主要的吸引力。不过,落后的基础设施、相互缺乏了解的现实,是中国企业投资格陵兰岛的巨大挑战。

挺进北极圈,必须谨慎。

    早在2009年,江西中润矿业有限公司就和英国北欧矿业公司(Nordic Mining)在格陵兰岛南部投资了铜、金矿勘探项目。江西联合矿业有限公司则在詹姆斯盆地(James Land)进行铜多金属矿的勘探,这是中国企业首个在北极圈以内的项目。

    到目前为止,不超过五家中国企业在格陵兰岛登陆,而且全都是前期项目。中国企业进入格陵兰资源领域,都是通过其他矿业公司已有项目的转让,而非直接申请探矿权。格陵兰岛的探矿许可证大约每个10万美元,每年只要投入一定资金就可以保留矿产证,但对探矿进度会有一些要求。一些初级矿业公司获得许可证后因为缺乏资金,便希望寻找合作者,或将项目转让出去。据有有关消息,卖主主要以英国和加拿大的初级矿业公司为主,他们没钱,也不是很专业,和中国企业谈判有些也是利用中国企业不懂相关规则。一个卖家骗中国企业,说股份已经转让了,但实际上根本没在本国工商部门去注册这个转让,中国企业不知道当地是怎么约定的,也许合同本身就比较模糊,更像一个意向书。

    除了北极熊、因纽特人、一望无际的冰原,中国人对格陵兰岛的确所知有限。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部地区的铁、铜等矿种储量丰富,但中文资料还是空白。

    2002年开始,格陵兰政府发放的勘探许可证数量增长了4倍,超过85个。截至20113月,共有36家境外的初级矿业公司在岛上开展矿产勘查。格陵兰海上油气项目也吸引了大批国际石油公司。截至20119月,格陵兰政府已给11家公司发出了17个开发西海岸地区的勘探许可证,其中包括许多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如壳牌、康菲、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挪威国家石油、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以及丹麦的马士基石油等。

    格陵兰岛与加拿大的北极岛屿隔海相望,加拿大在矿业方面的影响力来自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很多矿业项目初期投资来自加拿大,很多矿业技术人员接受的也是加拿大的专业训练。目前岛上的境外工人和旅游人士,也主要来自加拿大。甚至格陵兰政府也认为,有很多地方要向加拿大学习。

    格陵兰矿业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首先是获得投资以启动项目开发,还需要大量外来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建设。

    格陵兰方面强调,项目开发应促进当地就业。不过,当地雇员主要有两类:一是当地因纽特人,主要做猎人或船夫;而在加拿大、美国或者丹麦受过高等教育的当地居民,主要从事管理或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在岛上招募普通工人难度较大。

    除了北极点,离格陵兰岛最近的国家是冰岛。近期经济十分不景气的冰岛对格陵兰岛的开发保持极大兴趣。“为什么格陵兰不用冰岛的工人?”冰岛媒体正发出这样的呼吁。根据欧盟协议,不能低于一定条件来雇用非欧盟劳工。格陵兰岛此前作为丹麦的一部分适用这一协议,而现在该岛已不属于欧盟。博瑟森表示,目前劳工问题对格陵兰十分重要,政府将尽全力解决这一问题。尼尔森表示,将向国会申请国外劳工引进的新政策。

    不少参与格陵兰岛投资的中方人士,则对这一问题较为乐观,不过,何时能够正式落实尚未可知。未来的新项目,需要几千名强壮的施工工人,只有从中国或其他国家招募。

    在引进劳工方面,美国铝业可能将走在前面。早在2007年,美国铝业就宣布将在格陵兰岛开发铝冶炼项目,包括年产能为36万吨的铝厂及两座水力发电厂,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在当地,美国铝业计划引入中国承包商进行项目建设,并将会有3000名工人上岛的消息被广泛讨论。

    交通是另一个现实问题。格陵兰岛的城镇之间没有任何公路连接,所有交通运输任务都由飞机或轮船承担。机场只能起停小型飞机,港口数目很少且没有固定航线。这无疑将极大增加岛上作业的成本。以ISUA项目为例,需要建设小型飞机跑道和150兆瓦的发电厂。

    根据目前矿业项目的协议,业主需要自己进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企业对格陵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除了劳工和基础设施难题,中国企业对格陵兰仍十分缺乏了解。在这里,没有中国企业成功的例子,甚至国际企业成功的例子也比较少,是完全新的领域。同时这也是中国的一个机遇,只是对习惯了小圈子里找项目的中国矿业投资者,有太多功课要做。

巴芬岛

    北极圈的另一份“热土”——加拿大天寒地冻的纽纳武特地区的巴芬岛。零度以下的气温、冰块阻塞的航道以及常规基础设施的缺乏使得这个位于北极圈以北300多英里的角落成为世界上最不适宜经商的地区之一。但是国际采矿公司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这片领土的争夺。它的吸引力在于贫瘠的土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全球采矿公司为了获得新的储量究竟会走多远。

    继石油之后,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像钢铁一样成为现代经济运转的核心。从家用电器到汽车乃至摩天大厦,几乎所有事物都与之息息相关。这也使得生产钢铁的主要原材料铁矿石成为当前全球资源浪潮中炙手可热的大宗商品,对于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尤为如此。

    过去两年中,在中国钢铁产量迅猛增长的背景下,铁矿石价格已经增长了一倍多。大部分铁矿石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在这两个国家,全球采矿业三大巨头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澳大利亚的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占据垄断地位。其他采矿公司、钢铁生产商以及像中国这样的铁矿石消耗大国则不得不为余下的为数不多的铁矿石产地展开激烈竞争,其中就包括荒无人烟的巴芬岛。

    位于卢森堡的阿赛洛-米塔尔(ArcelorMittal)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商,而Nunavut Iron Ore Acquisition公司得到了休斯敦的私募基金Energy & Minerals Group的资助,这两家公司于114日达成一项合同额为5.9亿加拿大元(约合5.93亿美元)的交易,准备联合收购Baffinland Iron Mines公司,后者在巴芬岛的Mary River项目也许是首个位于北极圈内的铁矿石矿场。建造这个矿场的预计成本超过了40亿美元,其中包括87英里长的铁路线以及一个只能由定制货轮停靠的港口,这些货轮将在结冰的海洋中航行。

    其他公司亦不甘落后。位于克里夫兰的Cliffs Natural Resources公司在1月中旬同意支付49亿加拿大元收购位于蒙特利尔的Consolidated Thompson Iron Mines公司(包括净债务),以便稳稳得到魁北克北部的铁矿石资产。

    截至目前,Baffinland公司已经投入5亿美元用于评估Mary River项目。然而为了把铁矿石运到海边必须跨越4条河流。公司把运输集装箱焊接成临时浮桥,这样可以用卡车将岩石样本运出去。工人们还必须与严寒做斗争,有时当地气温甚至低至零下50摄氏度(相当于零下华氏58度)。

    蒙特利尔的船运公司Fednav为了保证运输,Mary River项目需要能够装载大量大宗商品的破冰货轮,而且其发动机动力得是普通货轮的3倍。这样的货轮还没有造出来,而且其建造成本也许是传统货轮的两倍。

    根据用铁路运输的铁矿石来计算,Mary River项目的第一个矿床的铁矿石储量预计有3.65亿吨(目前已经发现了另外8个矿床)。由此看来,其年产量有望超过1800万吨。加拿大的铁矿石产量将由此得到提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统计,加拿大2009年的铁矿石产量为2700万吨。即便有了大幅提升,与巴西的3.8亿吨和澳大利亚的3.7亿吨年产量相比,加拿大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亚洲钢铁生产商已经参与了加拿大的铁矿石开采。印度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塔塔钢铁公司(Tata Steel)与加拿大的New Millennium Capital组建合资公司,在魁北克、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采矿。全球第五大钢铁厂、中国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拥有Consolidated Thompson公司19%的股权,而且同意与温哥华的Adriana Resources公司开发魁北克的Lac Otelnuk铁矿石项目。

    与此同时,阿赛洛-米塔尔正在通过提高自身的采矿能力来减少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20109月,公司宣布计划投资40亿美元,以使公司在2015年的矿石产量增加至1亿吨。

    在阿赛洛-米塔尔于去年11月竞标之前,Baffinland就已经吸引了其他钢铁生产商的关注。德国的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和奥地利钢铁联合公司(Voestalpine)达成协议,未来将从巴芬岛矿区购买一些铁矿石,此外三菱株式会社也同意每年购买不超过100万吨矿石,在日本和中国台湾销售。

    全球市场对资源矿产的需求激起了人们对荒凉的北极圈地区的矿产储量的兴趣,如此的狂热搜寻是否会“融化”寒冷的北极圈,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