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1953年,19岁的王蒙在他的处女作《青春万岁》中写下这段让无数新中国年轻一代心潮澎湃的序诗;26年后,当小说出版时,45岁的王蒙和无数新中国年轻一代一样,经历无数磨难已过不惑之年,幸好他们的激情仍停留在杨蔷云不老的激情里。1983年《青春万岁》被搬上银幕,不再有浓厚革命理想的我们80年代的中学生,着实被30年前的同龄人,无比纯洁而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的杨蔷云所打动,此时王蒙已50岁,和我们的父母同属50年代。这一年,80年代新一辈王朔25岁,他辞掉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的工作,专心写作。七八年后他也把自己的青春记忆写成了《动物凶狠》,1994年,我们在电影里终于看到了70年代充满激情涌动的少年梦想交织着调侃、打群架和性幻想的颓废和叛逆的所谓《阳光灿烂的日子》。2000年,同龄人,30岁的贾樟柯让80年代的青春往事挤上了《站台》,一群年轻人望着远去的火车,没有五十年前杨蔷云的革命豪情,却也同样对未来充满期待,内心比阳光灿烂的日子还要灿烂。
所有生命终将老去,无论日子多么灿烂。所有青春都能万岁,只要内心满怀期望。
2006年,超女叶一茜出演话剧《青春万岁》,王蒙72岁。
2008年,网络小说《青春恰似乳房》更名为《青春万岁》,开篇就是“一场梦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