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源,节日也不例外。中国的年由来于吃人的怪兽,而公元270年修士圣瓦伦泰的忌日成了浪漫的情人节。不知道什么时候Saint Valentine's Day进入了华语世界,被谁翻译成情人节,只是当它进入大陆时已经被叫成情人节了。
真的是东西方的语境有多么的不同吗?情人,古代英语里A paramour的意思,后来大家都用lover,与爱人用同样的词汇,只是人们从文句中的前后来判断这里的LOVER是paramour还是LOVER。这是文字的退化呢,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不是在西方人们无法判别爱人和情人的差别。在汉语国度里,朋友、恋人、亲人、爱人、情人却有着表意上的不同并保留至今,没有退化。情人在汉语的语境里是paramour的意思,多属于第三者(或以上)中性带贬。
如果西方人仔细研学中文,他们一定会惊诧于中国人感情的豪放开化到将他们神圣Saint Valentine's Day过成a paramour day。
情人节究竟是不是情人节?这个问题其实是关于汉语现代化的问题,汉语解释学的范畴。
在情人节的凌晨写下这样的文字,因为天明后一定忙着过节。
后一篇:实影莫名(三)-声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