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第008篇  家长语文书——第一章结束

(2010-01-12 01:16:24)
标签:

标签:原创

连载

家长语文书

教育

分类: 家长语文书

接受朋友意见,特加如下语句:“博主声明:博主发表的文章,媒体或网站未经博主许可不得转载,个人博客可以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标明来源、博主姓名或以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

如需要联络切磋,可联络邮箱:lizhitian@tom.com
 

上接第007篇  这篇读完后,《家长语文书》的第一章也就结束。

 

 

以上是我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考。今日的语文教学,所以变成这个样子,一是高考指挥棒对平日教学的完全操纵,一切为了考试,指挥学生去死记硬背,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发下片子大量机械练习;与考试无关的,在学生的视野中必除之务尽。二是人心浮躁,不去组织认真研究教学规律,试看当今中学生,手中不仅有语文课本,连语文教参书都有——那上面有标准答案,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照抄就是;不仅学生不再动脑筋,连老师也不用动脑筋了,教案在网上都是现成的,据说听课、观摩课、示范课是有的,但经历过的人大都知道里面是怎么一回事——排练得比话剧演出还要精致、准确,形式绝对远远大于内容。三是“左”的影响仍然还有很多,语文课就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课,就是教学生会读会写会表达会传播的课,思想教育、观察生活都是要靠其他相关课程以及社会实践来解决的,不该自己做的事就不要去抢去争,而该自己做的事,如语言的字词句章的正确使用、文章的章法与文体知识等,则非要做好不可,现代语体文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不仅要讲,还要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掌握现代语体文;古体文,即文言文,它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今之“文”的加磅——使“文”言简意赅,别有情趣,当然也必须讲好,而且要讲得于学生的今“文”大有益处才好。总之,语文教学重要的不是对“道”的分析与探索,重要的是,如何把你要传的“道”用“文”来载好,以及该用怎样的“文”来“载”这个“道”,这就涉及到“文”的控制、“文”的谋划、“文”的布局、“文”的实现。所以,语文语文,重心在语在文。

这里再补充一个我的观点,这个“文”不是文学的“文”,而是文章的“文”,后者是第一位的,前者是第二位的,后者是走,前者是跑,只有先走好才能跑好——教材中选的课文虽然都是很优美的文学作品,但它们的基础任务是告诉学生文章是怎么回事,而不是上来就告诉学生文学是怎么回事。文章的底子必须要让学生打好,文章的底子好了,才谈得上有文学。现今有些老师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我觉得,这样做,要不就是没弄明白走与跑的关系,要不就是有点故意卖弄自己的文学修养,何必呢?

话说到这儿,我的这本书不过是刚刚开个头儿。现行的高考制度目前看来改变的希望不是很大,高考不改变,语文教学就没法来个根本性的变革,所以我也感觉这些话说给教育部门用处不大,语文老师即使赞同,它在他的教学中恐怕也实行不了。想来想去,只有和家长们聊天了。好多年里,不少家长找我,请我帮助孩子提高一下语文成绩,但偏偏都赶在中考、高考前夕,哪里来得及?我一直主张,语文的功夫要下在平时,临考试了,倒没有什么可以复习的了。记得我在读初三的时候,该参加高中入学考试了,可我的衣服兜里却揣着一本《现代汉语成语小词典》,随身带着,没事儿就拿出来看两条。有人问,读词典不枯燥吗?其实一点不枯燥,理由一是成语往往是典故,或是有个出处,读它跟读历史故事是一样的;理由二是成语都是四字格,读它就要琢磨一下这个成语是怎样由四个字构成成语完整含义的,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越读越有兴趣,我的成语知识就是这样积累来的。《辞海》我读过,《辞源》我也读过,如果学语文只是盯着考试,能静下心来积累词语成语吗?所以我只能结合考试给孩子点拨一下,来个临阵磨枪而已。

如何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启发,我就想到了家长,想通过发动家长来“直捣黄龙”——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长是孩子最贴身、联系也最紧密的“语文老师”,家长的语文好,对孩子的影响将是终身的,于是就有了这本《家长语文书》的念头,把学习语文的规律、经验、奥秘讲给家长,再由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转授给孩子,效果肯定不会差的——在当前这样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望子成龙已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只要你讲述的东西是科学的,是真正对孩子有益,对民族的语文事业有益,就达到我想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的目的了。

《家长语文书》,不求有严密的体系,只是自己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思考语文教学的一些成果而已,拉拉杂杂地写来,有点自由式,各章也可以独立,有的论理,有的说事,凑起来便关涉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家长读者坚持读下来,保证给您的一定是开卷有益,不做招摇不做夸饰,一切都实实在在;当然,也希望能有语文老师来看一看,语文教学专家们也来看一看,切磋一番,一起来推进中国语文教学的革新,就更好了。

 

敬请接下来阅读第009篇,第二章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