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家长语文书
(2010-01-05 01:25:47)
标签:
原创连载家长语文书教育 |
分类: 家长语文书 |
接上篇002
信息时代,对语文有更突出的要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传播学的创始人布什 施拉姆教授首次来到亚洲,到香港中文大学开设了为期一年的传播学课程。为他担任助教的余也鲁教授,将施拉姆先生的讲稿译成中文,出版了“传媒,信息与人“一书,当时曾将传播学以为”传学“,简称为”传“。书前余也鲁写了一篇序”中国文化与传统中传的理论与实际的探索“,其中一段话十分警人,他说:
“传”的一部分。
里;现在人口增多,社会活动增剧,传的需要越来越显着... ...
信息时代的到来,就是传播活动极大社会化,普遍化的到来,就是超大量信息的接受与发布活动的爆炸性增长。在传播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信宿),又是信息的发布者(信源),而每时每刻地进行着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五个层面的传播活动,这也就是余也鲁认定“传”是人生第五大需要的依据。
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信宿,就要阅读信息,要把所接收文本中的信息内容“译读”出来,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信源,就要“写作”信息,要把所发布的信息组织成信息文本“译写”出去。
而语文学习,就是对学生进行“译读”信息文本和“译写”信息文本的训练,这种训练又是学生今后从事其他专业时对专业信息进行“译读”与“译写”的基础。
譬如数学,他的学习就是对数学定理,公式及习题题面的“译读”,解答习题便是“译写”;
譬如历史,他的学习就使对历史事实,事件及人物活动的“译读”,撰写论文便是“译写”;
譬如外语,他的学习就是对外语字母,词汇,句子及文章的“译读”,外文写作便是“译写”,等等。
不管今后学习什么学科,从事何种专业,语文的“译读”与“译写”训练,都是基础。
我在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时,也是一个班的班主任。做班主任当然希望自己班级里的学生各科学习都能表现出色,所以在自习课上经常帮助学生分析其他学科成绩差的原因,多次分析的结果,发现问题有多种多样,但核心问题只是一个:看不懂题目-定理也会,公式也会,就是解不出题来-其实是分析不出题目所给的各种条件尤其是潜藏起来的那些条件,缺少了条件,公式与定理就不会用了。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也是语文学习为何重要的原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