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洪若皋《南沙文集》有条记载,说粗心害人。
中医医方里,金、银、玉、石、铜、铁,都可以作为药料如汤耀,唯有锡是不可以用的;偶尔可以用铅粉,但铅与白色的锡不同,它是黑色的,必须煅成丹粉之后才能一用。明朝名医戴元礼曾经到京都,听说有一位医生医术甚高,治病就有效验,于是亲自前往观看。到了那里,只见求医的,问药的,开方的,配剂的。应接不暇。戴医到门口的时候,正好遇见一位病家拿着药方离去,只见那位传闻中的名医气吁吁地追出来,把病家喊住,谆谆告诉他:“临煎药的时候要加一块锡。”戴医心中好生奇怪:锡怎么能入药并煎制呢?只好冒昧叩问这位名医。这位名医看了他一眼,只是说:这是古方啊,怎么不可以?说罢扔下戴医扬长而去。戴医为此事反复捉摸,再看那位病家的药方,才终于悟出原来不应该是“锡”,而应该是“餳”,即糯米所熬出的糖而已。
洪若皋叹道:“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皆不辨‘锡’、‘餳’类尔”。
忽然想起一个古代笑话,一位冬烘先生故意卖弄自己有学问,认识许多古字。东家一次让他开个单子去买“锡茶壶”,他抬笔就写成了“钖荼壸”(读若“杨图昆”)。
还有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位小学老师写小黑板教学,正好教“兔”字,上面也注了拼音tù。到课堂上他突然迷惑了,这个字不是应该读成“免”字吗?想来想去,他便这样教孩子:大家跟我读,mian(三声)兔!mian(三声)兔!于是孩子们也就大声跟着读:mian(三声)兔!mian(三声)兔!于是贻笑大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