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进行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教师毛某的在职硕士学位答辩,她的研究对象是电影的声音问题。
论文写作过程中,就讨论到了电影声音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我的态度是:电影的声音与画面有不同点。画面通过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就已经完成,观众观看时只需把画面放映出来即可。但声音除了前期录音和后期加工外,还有一个现场还音的问题。观众听到的声音,不在银幕之内,而在银幕之外的影厅里面,所以对现场的音响设备就有了另外一个层面的要求——制作要满足还音的要求,而对观众而言,声音是在放映现场构建的叙事空间,所以就有了杜比、环绕声、立体声等还音的技术要求。这也是为什么今日的电影还是要到影厅去观看的重要原因,而采用电视观看或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电影观看的方式,一直影响到今天许多电影导演与制作者不重视声音。画面创建空间,主要依靠视觉的二维——三维转换,靠电影厅去做环幕、球状、立体以扩展空间,实践证明并不现实,因为观众不喜欢,没有增加传播的信息度和舒适度,所以现代电影转向用声音营建观众的观看空间。
这是我对电影时空观的一个重要发现。所以为他的论文最后定题为《影像的声音:技术创建空间》。
因为在现场已经宣布此观点了,故今日立文以保护知识产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