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电影要常看常新——《12:01》的启示

(2007-05-28 21:45:44)
标签:

电影

叙事

文本阅读

分类: 瑞雪冰心:评论篇
    11年前,从电影频道收集了一部电影《12:01》,写《影视语言教程》的时候用过它的例子,但现在看来,当时实在是挺肤浅的,因为最近又把它拿了出来(带子都有点粘连了),反复看了若干遍,竟看出了不少道道来。
    第一,它堪称是“科幻片”的样本。中国少有科幻片,却多科教片。因为科教片讲的是已经获得的科学成果,科幻片却需要超人的想象力,而中国不乏给人当老师的人——所以科教片能大行其道;中国却缺少富于想象力的人,因此科幻片总是编纂不出来。但看《12:01》,可以发现科幻片其实并不需要讲清多少科学道理——科幻片有时就是不讲科学道理的——但他一定是拿一点看似有理的科学道理作为一点点元素加入到观众喜闻乐见的类型片中去:时间反弹发生过吗?但巴瑞追求丽萨,帮助丽萨战胜阴谋的故事确是为观众喜爱的类型呢。
    第二,它堪称是“虚构”的样本。最近我很关注虚构问题。除了电影特技之外,电影的画面大多数都是写实的。《12:01分》里没有任何一个超现实的镜头,哪怕是像成龙那样大展拳脚的脱离现实生活的画面都没有,但它硬是虚构的作品。所以,我在重新思考电影的现实主义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形态,首先肯定的是电影的现实主义绝对与文学的现实主义是有差异的。但现在的论者个个都拿文学的现实主义套到电影的现实主义上面去,教条得厉害!
    第三,它堪称是“叙事”的样本。《12:01》被反复了五天,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节重新出现,又有发展的递增,所以它的叙事章法是“反复 + 递进”,而在表层的反复与递进中,又有深层的因果叙事。其中主动的,构成了男主角巴瑞追求女主角丽萨的许世贤,实现了爱情的完成;其中被动的,构成了丽萨陷入阴谋的迫害,叙出了阴谋的发生。
    第四,它堪称是“话语心理研究”的样本。第一天,包括丽萨的被杀,一切都是如常进行的。但反弹的“第二天”,保有记忆的巴瑞无法说服任何人,因为他的证据对他而言也是蒙蒙胧胧的。反弹到“第三天”,巴瑞也只能忙于证明的确发生了时间的反弹。他抓住机会,了解到丽萨喜欢绿色、喜欢37.1、喜欢卡彭特兄妹乐队、9岁以后没进过森林、埋葬金丝鸟用扑克牌做墓碑上写“飞向天堂”等等,敲中了丽萨的心扉,这才终于有了反弹第四天的配合与反弹第五天的默契。心理的捕捉、心理的表达、心理的分寸,难道不是话语心理研究的好标本么?
    第五,它堪称是编剧、导演、剪辑师“控制文本”的样本,心中没有文本的全局,怎么创作出这样的文本?我要说的是,《12:01》永远也不会被收入到美学的“电影史”中去,但它绝对会是叙事的《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电影史也是有多种多样写法的。
    看来看电影也如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电影的阅读也是这样的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