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警,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城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大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意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观音菩萨位于中国民俗中老百姓相当熟悉的四大菩萨的行列。
按顺序,排第一位的是文殊,全称文殊师利,梵语的意义是“大智慧”,在佛寺中,他一般站在如来佛祖的左边,法相是顶结五髻,象征有五种智慧;手持宝剑,象征睿智;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在印度,文殊以男神的面目出现,传入中国后,最初也是以有胡子的男神形象站在如来的身边,但演变中他越来越女性化。普贤在四大菩萨中排第二位,普贤是对梵语的音译,普是普遍,贤是善良,他主管德行,阐明广大之美。传说中普贤骑乘有六颗长牙的白象,六牙象征信众摆脱烦恼、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六种方法;与文殊相同,他也经历了由男转女的演变过程,法相相当女性化。排第四位的是地藏王菩萨,也是梵语的意译,据传说他原来是高丽国的一个太子,到中国来学习佛法,因道行高深坐化以后成了菩萨。他在佛界负责阴司之事,主管救苦。
观音菩萨的原名是“观世音”,意为倾听世人的声音。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减省为“观音”。民间传说,世人只要遇到烦恼苦难的事情,念诵观音的名号,观音就能听到,并迅速赶来出手援救,所以民间对观音菩萨的重视程度超过其他任何一位,并习惯把“大慈大悲”的赞誉加在“观音”的名号之前。《西游记》中,观音不仅是取经者的寻找人,而且几乎就是取经者的保护人。八十一难是如来给唐僧师徒设下的难关,在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时,绝大多数出面保护他们的还都是观音菩萨。连玉皇大帝都可以不放在眼里的泼猴儿悟空,见了观音都扑面下拜,全书中他真正拜服的,大约也只有观音一人。第八回中,孙悟空被如来法力压在五行山下,观音奉命到东土寻找取经人路过这里,“特留残步”看望孙悟空,悟空见了他,开口就是:“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观音告诉他自己的使命之后,孙悟空又说:“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并且向观音表示“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连顽皮至极的孙悟空在观音面前都如此恭谨,确是中国民间无数信众对观音菩萨所持态度的一个典型代表。
与其他三位菩萨相同,观音原来也是男身。禅宗的一个支派净土宗,说观音是阿弥陀的儿子。敦煌千佛洞里的观音图像依然是男身男相,嘴上还有两撇小胡子。但在南北朝时期,男身女相的观世音已经出现在绘画和雕塑中;到了唐代,女性的观世音形象占主导位置了。上面提到小说中第一次对观音的描写,如果说女性化还不十分明显的话,第四十九回,悟空到南海落伽山请观音降服金鱼怪,因救师心切,不顾众天神阻拦,硬闯紫竹林,无意中“偷窥”到未经梳妆的观音,女性化的特征就很清晰了:
唐朝一本书《法华持验经》中有一个材料似乎与观音的转型有关。其大意是,陕右一带民风顽劣,不懂佛、法、僧的“三宝”。这是出现了一位非常美丽的妇女提篮卖鱼,当然招来了许多男人想娶她为妻。卖鱼女则宣布如有能一夜诵熟佛经《普们品》的,就嫁给他。天亮了,能做到的有二十余人。卖鱼女又说用《金刚般若》佛经来比试,一夜后能诵熟的仍有十来个人,于是又拿出《法华经》要求三日内诵熟,结果只有马氏子一人做得到,于是举行了婚礼。婚礼结束要入洞房时,卖鱼女称自己突然有病,希望单住,结果一会就死了。下葬以后,一个穿紫衣袈裟的老和尚登门要求发棺验试,棺中只有一幅黄金索子的骨架。老僧指点说:这是观音大士下凡弘扬佛法,普渡众生,说完老僧也飞空而去。这就是著名的马郎妇的故事,明言观音下到人间幻化为卖鱼女郎度化众生。
其实在宗教中,神与佛从来就不需再强调性别,而性别不过是他降临人间时的一种幻化。马郎妇故事中为教化对象的缘故,变成一位妇女当然更易于与男性接触交往,但由此也看到佛教若有一位人人都会感到亲近的女性菩萨,会更大地增加教义的亲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