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民俗的大师蒲松龄(2)
漫长的原始社会中,神的面目也是呈规律性变化的。我们前边谈到最早出现的是自然神——天地风云、自然万物都由神来主掌,这些神都住在天上,它们或是给人间降福或是给人间降灾,其中主管天地的是大神,其他的神都有自己专司的职责,都有自己居住的地方,和人关系密切的会受到较多的关注,不密切的便渐渐疏远。而当人类开始关注自身命运的时候,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祖先神——包括那些能福佑自己的、已经去世变成鬼的父母、爷奶以及其他长辈;当然更重要的是开拓创始自己民族的创始神,比如汉民族的女娲、黄帝。这些神祗,与民族的发展有直接的、伟大的功绩,所以尤其受到本民族人民的怀念与爱戴,它们时时被提到,被讲述,被纪念,活着的人与它们的交往要更加密切一些。这些祖先神中立有大功的、身手非凡的,都会得到最崇高的礼敬,祭祀、求祷的机会比自然神来得更加频繁、密切,他们被视为民族的英雄、家族的英雄或是家庭的英雄。他们的事迹不仅有神话进行讲述,还会有史诗来进行传颂、演唱,演唱史诗更直接成为祭祀始祖英雄时必有的娱神节目。到第三个阶段,随着人类理性认识的能力和征服世界能力的渐次增强,人类开始发现身边的英雄——是超常的异人或身怀绝技或者异宝的普通人,譬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等等,这种神在《山海经》一书中被大量记录下来。
大禹属于第二种神——民族的始祖神。他的神迹表明他是神话中的人物,他的功绩表明他是民族的英雄,他的身上虽然还有自然神的痕迹,但人们相信他是人超出相信他是某种自然物的化身。
《聊斋·罗刹海市》中,贾人之子马骥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到罗刹国和龙女结婚,做了驸马都尉,后来回归故里,与龙女告别。临别的时候,龙女与他相约三年后到海上取子。马骥如约前往,见两儿坐浮水面,从儿背上的锦囊里,得到龙女的一封信:
翁姑俱无恙。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结想为梦,引领成劳。茫茫蓝蔚,有恨如何也!顾念奔月姮娥,且虚桂府;投梭织女,犹怅银河。
我何人斯,而能永好?兴思及此,辄复破涕为笑。别后两月,竟得孪生。今已啁啾怀抱,颇解言笑;觅枣抓梨,不母可活。敬以还君。所贻赤玉莲花,饰冠作信。
膝头抱儿时,犹妾在左右也。
闻君克践旧盟,意愿斯慰。妾此生不二,之死靡他。奁中珍物,不蓄兰膏;镜里新妆,久辞粉黛。君似征人,妾作荡妇,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谓非琴瑟哉?独计翁姑已得抱孙,曾未一觌新妇,揆之情理,亦属缺然。
岁后阿姑窀穸,当往临穴,一尽妇职。过此以往,则“龙宫”无恙,不少把握之期;“福海”长生,或有往还之路。伏惟珍重,不尽欲言。
一封书信,写得感人泣下。这段故事依据历史著名巫书《山海经》对中国之外各地的幻想发展而来。罗刹,有两种解释,一义是佛经中恶鬼的名称,原为印度土著民族,雅里安人进入印度后,诬蔑罗刹族人凶恶可畏,遂成为佛经中恶鬼;另一义也由前一意义转化而来,言罗刹族女能够凭借法术变成极为美丽的女子,媚惑吃人。蒲松龄写作《罗刹海市》使用了这个说法,但一笔反之,形成尖锐讽刺:马骥到了罗刹国,看见那里的人皆奇丑,但他们看见马骥,却以为他是妖怪,群哗而走。到后来才知道,因为自己长相与他们不同,反而被他们看作是极丑的人而惊骇不已。马骥过了一段时间看见那里也有长得像人的,却贫困至极,在国内成为人人害怕的对象,社会地位正好与容貌相反。马骥和那些长得和人相近的聊天,他们回答说:“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但耳食之,今始信。……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若我辈初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置弃之,其不忍遽弃者,皆为宗嗣耳。”后来马骥把脸涂成张飞的模样,才被罗刹国的贵族们接待。通过海市,他得以和龙女结亲,人神相殊,但感情如此真挚,专一不二,反而更感到“人”的自私奸诈。在罗刹女的信里,还曾提到三段神仙故事。
第一个,是《汉武故事》中提到的西王母派青鸟传递消息的故事。西王母,最早见于《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为古国名;《穆天子传·四》:“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同时,它也是神话人物,《穆天子传·三》记载它的形象是:“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应该是很原始状态下的部落首领的形象,带有相当的野性。但中国神话由于历史学发达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关于神话的资料在先秦两汉时期受到大规模改造。一种改造是历史化,如西王母就变成在周穆王乘八骏到西方会见的异国元首,尧、舜、禹相继成为中国古代的圣贤君王等等。第二种是文学化,神话在文学家笔下被尽可能地铺排藻饰。在《汉武内传》中则完全成为文学家笔下的美人:
到夜二更之后,忽见西南如白云起,郁然直来,径趋宫廷。须臾转近,闻云中箫鼓之声,人马之响,半食倾,王母至也;……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王母上殿东向坐,着黄金褡属,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缨之冠,履元璚凤文之鞋。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而在《穆天子传》中还记载了西王母为周穆王演唱的歌词,言辞十分典雅,完全是骈赋文学家才能写出来的句子。第三种改造是哲学化,譬如西王母,被传为是女性神,因道教讲究阴阳协调,所以一者在《神异记·东荒经》中附会出一个“东王公”,率领男仙,掌管诸仙名籍,又因西王母在西方,所以说东王公在东方,东方属木,又称为木公、东木公、东华帝君;二者则索性把她简化为“王母娘娘”,成为玉皇大帝的夫人,这种将男女神随意搭配的做法,出自道教的宗教思想,也是哲学化的一种表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