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发了一篇《佳文偷记》,其实只是说了一面的理儿,事实是还有另外的一面理儿,所以补写一篇,与它算是姐妹篇,不过这不是民间文学了,而是我的原创,更重要的是,从这番对比中,可以看到人们认知世界的差异。哲学里曾经背过一个定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基本的看法。现在的哲学家把哲学都引到书卷中去了,脱离实际越来越远,所以好像一说世界观就是多么宏而又宏的东东,其实世界观就在你、我、他每个人的身上,对一件事物,总有不同的看法,不必说什么年龄(代沟)、知识结构(知沟)之类的话吧,现在人们看问题的方式差别那么大,岂不是可以称之为“观沟”(世界观之沟)吗?是为序。
正在假期当中,也该给孩子们讲讲现在的事情了:
蓝天本来不是属于大都市的,
绿水是需要保护水源的,
庄稼只长在地里是无法养活超量人口的,
《食本草》早就说各种肉类都是有毒性的,
耗子不怕猫责任是归于养猫人的,
法庭不坚持公正早晚是会被双规的,
恋爱原本只是结婚充分条件的,
理发店改名美容厅是需要名副其实的,
药不但治病而且是该使医生奔小康的,
医生除救死扶伤外也是有七情六欲的,
陪导演睡觉是他们自愿培养感情的,
照相就是要留下最本真的美的,
欠钱还不还得看欠钱者是不是大爷的,
婴儿由试管出生爸爸怎能是明确的,
学校挣了钱因为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的,
白痴混成博士就有资格当教授的,
卖狗肉挂上羊头说明卖肉人是懂营销的,
结婚了泡泡MM无疑是增加生活情趣的……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黑泽明的《罗生门》都是在“观沟”上作了文章,使他们成了大师,所以现在也有人和观众搞搞“观沟”——唉,该掌嘴,我怎么把世界观的“观”弄到观看电影的“观”那里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