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在山东莱阳农学院,为学院中传播学院三年级的同学做了一次讲座,题目是《面对文化建设,我们应该怎样发展——对传播学院学生良好发展的愿景》,时间长达4个小时,虽有些劳累,但交流得十分愉快。
我从传播的基本理念与它对人生的基本意义讲起,我发现,许多学传播的学生,《传播学概念》这本书读得并不好,仅仅把它看作是若干术语和若干理论的堆砌,因而读得枯燥无味。其实传播学和生活是密切关联的,生活中无数生动的实例都属于传播,穿波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如此巨大——一个人人生事业能否成功,和他的传播意识与能力有直接的联系,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怎么能上得那样干巴巴呢?我回想起我高中的政治课,内容是实践论与辩证法,今天回忆起来虽然相对来说比较浅,但常老师的授课切近现实、深入浅出,让当时还少不更事的我听得津津有味。哲学不是枯燥的,理论不是枯燥的,这就是我的观点。
学习研究电影电视,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待它会使研究者有许多让人振奋的发现,过去我们过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们,把自己看得相当封闭。今天下午我和学生讨论议论文体的热媒介性质和叙事问题的冷媒介性质(麦克卢汉的第三大理论贡献),是不是由此可以推演出许多新鲜有趣的观念来?
莱农的同学听完我的讲座,给我发来了热情的邮件和播客上的留言,我感谢他们,因为我喜欢和年轻朋友的交流,他们了无拘束,他们充满理想,他们富于激情……这些,正是我们常常缺乏的。
再一点要特别说的,尽管“莱农”仅挂名“莱阳”,又是农口院校,但他们的传播学院实力实在是不可小觑,比起国内一些著名的“传媒”院校决然不会在其下。赵、董几位院长书记的苦心经营,使传播学院已有了相当规模和相当的水准,使人刮目相看,这次时间太短,7月底要利用去莱阳讲课的机会再向他们好好取取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