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选择:在路上(摘)

(2006-04-13 06:53:40)
分类: 移步莲花:文学篇

近日应朋友之邀,为方磊的文集《锈弃的铁轨》写了一篇序文,摘出其中的片断粘在博客上,留此存照。——2006.4.13

 

 

 

现在是夜深时刻,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会有什么想法?

 

我一直认为写作对我是一个阵地,是灵魂在人生不断后撤中最后必须用全部代价守住的阵地,是灵魂在寂静的黑洞中站立的支点……

    对于灵魂而言,只有文学写作才是我个人终生求索的命题……

    多年的习作与阅读让我明白,一个好的作家一定时刻保持着对人内心探究的永恒热情……毫无疑问,一个为心泣血的作家灵魂里有着无法摆脱的忧伤与痛苦……

我觉得踏入写作这条路大抵上来讲是不幸的,因为大凡追求高洁而纯粹的心魂都太过悲痛和绝望!

 

    这是从方磊的文集自序中抄下来的一些断片文字,这些文字是不是太沉重了?如果不能相信它们出自一个不过30岁青年的笔下,那么你可以看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悲痛与绝望在文集中几乎比比皆是:

    在《锈弃的铁轨》中他建立了这样一个意象:“不知道还有谁注意到在这条蜿蜒漫长的轨道的一侧,斜卧着一段大概三四米的废弃的铁轨,这段铁轨已经彻底生锈,渗透出深黄的色泽”,“气息里漂浮着的士无尽的沉郁和冷涩:几条兀自老去而若即若离的黑灰轨道,一个从远处窗口向外张望的憔悴面容,一溜儿已经暗淡了色彩的残叶,一缕夕阳笼罩下的迷蒙倏忽人群,一间在岁月催促里渐渐萧瑟凋败的咖啡屋儿,一张飞舞在清冷风中的旧日的发黄的报纸,一道被灰蓝色的雨雾涂抹的寂寞站台,一种杯焦虑心境包裹下的徘徊充斥了的徒劳等待,一段用二胡拉奏的凄悲歌谣,一丛挤在野草中逐渐枯干然后死去的野花儿……”

    我少年时沿着铁路线走过,大约一两公里就会有一段这样的铁轨停放在轨道旁。它的确是孤独的,不似它在轨道上的那些朋友正承受火车重力的千钧大任,它又是悲凉的,它已经失去了伴随飞驰车轮欢快歌唱的机遇和佳境。我不懂它们的来龙与去脉,却只是从不谙世事少年的心中期盼它们可能该是刚刚或是不久之前安放在此处的生力军,准备把它的那些不再适宜值守岗位的伙伴替换下来而已。当时我的心是悲观的,这根钢轨似乎比我的命运还要好些——它毕竟发挥过作用,而我,一个我是在错误的时候在错误的地点降生到一个错误家庭的想法始终强烈地盘踞在我的脑海。初中毕业,父亲走了,只有我和母亲孤苦相依,她和我商量是不是去考个中专技校,但我心中的梦是读大学,以致违背母亲的意愿上了高中。高中的三年是我无忧无虑的三年,因为我太小——我高中毕业时才刚刚16岁;也是我充满了痛苦的三年——家庭情况的奇特使我的心被挤成了畸形。功课全班最好,但最受歧视,因为那时是可以只红不专的年代;三年都得了三好学生奖章,但大学早已预定没有我的份。我的兴趣是化学,大学化学系的教材已经被我读了数遍,剩余的时间便借着当图书管理员的机会把自己泡进附中的图书馆,为我后来从事文艺工作奠定了阅读的基础。后来,出于学校老师们对我的同情,我到山区当了小学教师,而腥风血雨一样的“文革”更给我尚数稚嫩的心灵摧残般的打击,那样的铁轨就是在那样的年代里见到的,那样的意境也就是在那样的状态下熔铸进了我的心灵。

   谁也知道人生有磨练不是一件坏事,但命运却无法让你知道这种磨练会不会铸成一生也不能摆脱的炼狱,这才是最是人悲苦的事情。佛教索性让你不去思考今生反去关注来世,儒家则让你积极入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所幸东方文化的核心是道、庄的精神,不然将使人永堕阿鼻而无以自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