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再说“假唱”,说说节约

(2006-02-08 17:36:06)
分类: 瑞雪冰心:评论篇
      关于所谓“假唱”的问题其实不想再多说,正反两方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但我提起这个话头,主要原因是希望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既要针对实际情况,也要尊重艺术规律。按道理说,中国的电视编导们其实很辛苦(去年某地方台的一位编导跟我说了一个电视圈里流传的顺口溜:电视台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后半句不雅,恕不再引用,笔者——从选题到拍摄到制作直到播出,忙得团团转。过去收入还比较高,现在能高的只是相当少数的人了,这且不讲,收视率把他们赶得几乎是叫天不应入地无门),但他们还是想方设法拼命把节目做得好看,能把观众“锁定”在自己的频道。问题是,我们国家整体发展电视事业早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原来不休止地发展电视台,现在无限制地发展频道,不仅各电视频道竞争激烈,而且极为浪费资源,同类同质的节目批量化生产,审美疲劳的速率变得越来越快。大把的银子投进去,强低的效益产出来。的确,个别栏目、节目如“春晚”和某些电视剧广告收益极高,但多数向他们看齐的电视栏目、节目,简直像一块石头掷进大海,播出后有多大影响?总体平衡以后电视台还剩多少利润?我在前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电视应该实行简约主义,但似乎大家心态中的热点都不在这上面。国外国有公共电视频道,节目主要是服务型的,用纳税人的钱为公众服务,我们现在的频道是公众与商业混杂,用纳税人的钱办公共频道,却按商业频道的做法抢地盘圈钱。其实现在数字电视已经为商业化频道开辟了通路,开放性频道应保持公共频道特色,除保证重点(新闻节目、公众服务节目与多年积累并得到观众认同和喜爱的节目栏目如春晚、佳片有约等)外应该减少豪华型、浪费性、重复性节目与栏目,集中力量做好优质服务,多余的人员设备从公共频道中剥离而进入数字频道,进行独立核算,成为产业。
       其次,我在这里要批评中央3套,2月6号晚上播出的《曲苑杂坛》精选版,汇集了当年博林与洛桑的几次小品,其中一集是博林“教”洛桑边舞边唱的“万里长城永不倒……”的那一段,竟然无来由地把其中一部份反复了三遍,另外一集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它不是修辞中的“强调”,为什么要进行三遍?如果不是编导有意凑数充斥时间的话,那就是审查播出带时严重的疏漏,是属于“事故”的。若是前者,则是该栏目对观众的相当不尊重,与“假唱”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若是后者,就是审查人对观众的不负责任——再简约也不能如此地“简约”。
       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特别提出“节约性社会”,我们电视工作中该节约也可节约的东西太多了,纳税人交给电视事业的钱以及观众为商业广告付出的“钱”,其效益问题是不是也该审计审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