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尤之家诗歌朗诵会--《这是个开花的季节》

分类: 我写了什么诗歌儿 |
4月12日,周六下午,子尤之家举办了第一场诗歌朗诵会。
主持人若楠是个精力充沛、涉猎广泛,生活丰富多彩的姑娘,主持很不错,穿插着对子尤生平和诗作的回顾,背景介绍。而她朗诵自己19岁时写给子尤的诗,令人刮目相看。巧的是,她的生日早子尤两天,4月8日。还有一些小伙伴的生日也相近,像小旭、卉予、杜轩等,这简直是个生日季。
此地照片,均出自子尤小学同学李想,他如今已是北大研一学生。这个家,曾经是他们小时候常来的地方。他一讲,都是小时候的逗事儿,像子尤没腿的墨镜,架在鼻梁上,边讲边学鼻子耸起来。
三十多位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把小客厅挤得满满的。每个人都很投入。看,合影多好!
一共十七位朗诵者。有两位高三学生,有从保定来的三个大学生,还有太原来的大学生,和从石家庄来的一家人。他们带来11岁女儿的日记本,上面写怎样知道子尤,抄录着子尤诗,还讲自己创办《纯真年华》刊物,可爱极了!患红斑狼疮的女孩LY,是在一次讲座中相识的。那天,她讲了自己的经历,特别提及相依为命的父亲,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次很希望见到她和父亲,在最后时刻得知他们会来。非常遗憾的是,钟放,一位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后的诗人,与子尤同龄,专门为了今天从班上请假,却忽然发烧没能来。最年长者是我们的老朋友许医农先生85岁。令我喜出望外的还有钊子来了,好久没见,大人样子,高大壮实。他和子尤感情深厚,呆在展室未有一言。
这是一个追求金钱和所谓成功的时代,不是一个诗歌的时代,甚至是毁灭诗歌的时代。然而,诗,又是与生俱来的。在这个城市里,孤独的诗歌者彼此寻找、相遇、相识。能不能让诗歌留下,能不能让诗歌用好听的声音朗读起来,青年能不能在物质的压力,单调的机械工作之外,还能冒出一些带着体温,性情,人的味道的诗来,享受诗的语言,诗的浪漫,诗的美境,诗意的栖居,让诗歌回来,回到生活,住进身体。
第一次选择以诗歌会的方式,得到了这么多响应者。其实有很多爱诗,渴望诗的青年。透过钟放编辑的《阁楼诗歌》,让我看见他们的生存状态。但愿子尤之家成为这个城市里诗歌者的一个小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