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标是子尤的大朋友.他对子尤的爱子尤领受了.10月25日,他发来这篇《怀念子尤》.从信箱中,我找到他们一年前的通信,看看,子尤多逗!我把它们放在前面。----柳红题记
子尤弟,
每次过来看你于我都是高兴的,这次更是,因为我能感觉在交流时你比原来活跃了好多。或许你原本就是活跃的(也应是活跃的),只是因了一个陌生人突然闯入了你的生活且有点被迫接受而保持着一些距离/戒备?。的确不速之情有时也是一种负担。所幸这种距离在渐渐消弭,你也可以渐渐卸却戒备而复回本我。
心里讲我其实更喜欢这样的你,这正是一种真(特别是在花季之年)。如果这个人从来就是老到自如,我不会有第二次去看他的冲动。但现在我又有些担心你的不善交流(人的想法是否经常在某种悖论中摇摆打转?),毕竟我们不能总处于被保护状态,某一天你也要成为一个保护者,所以有意识地锻炼人际交流(特别是面对面时)等处世之道,学会保护自己也是成长中的必修课。
下周又可以来看你。
朱春标
2005.11.3
朱大哥:
你说得确实很对,我有许多方面是需要锻炼的,所以以后不能再说我迟钝,傻一类的话,因为说什么那个人就容易像什么。昨天我就闹了一个大笑话,我跟一个朋友约好她周四来看我,昨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说:“你家住哪儿呀?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来看你吧!”我嘟囔着说:“那个,我现在住在姥姥家,过几天就要回到自己家了,明天有一个朋友要来看我,所以没时间。”虽然说着,但我拼命想着对方到底是谁呀?正好我姥姥过来问:“谁的电话?”于是我趁机就跟电话那头说:“我姥姥问你是谁呀?”对方大喊:”你还不知道我是谁呢?”我说:“我记性和耳朵都差了点。”原来来电话的就是周四要来看我的朋友。我笑着说:“你知道明天要来看我的是谁吗?”对方说:“就是我吧!”我说:“恭喜你!学会抢答了!”
这就先算一个现成的笑话吧!说给你听。到时候我在把我收集的笑话给你。《夜访吸血鬼》很好看,以一个特殊的“人”(或者鬼)的视角看了沧桑百年,变化太大了!我不禁想,他们活了那么多年,感觉如何呀?能活那么长时间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子尤
2005.11.3
怀念子尤
朱春标
以泰戈尔的这首《礼物》送别子尤--
我要送点东西给你我的孩子,因为我们都漂泊在这尘世的流水之中。
我们的生命将被分开,我们的爱将被忘记。
你的生命正年轻,你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
你一口气饮下我们带给你的爱,便转过身,离开我们跑了。
…河流冲破一切堤防歌唱着迅速流去了,然而山峰留在原地,念念不忘,深情依依。
10月22日下午3点多接到肖姓编辑的电话时,我正收拾行李准备去青浦开会。她哭着说子尤今天凌晨2点去世了,下星期二在北京有一个追思会。我恍惚着说了一句下周二我去不了北京。挂了电话后人有点清醒却仿佛更恍惚,怔了一阵,才想起打还那个电话问几句大姐的情况。在清冷的凌晨2点,漆黑的四周里,我想不出她一个人是怎样守着绝望的心灵。。。
坐在去青浦的车上,呆望着窗外模糊的暮色,眼前闪回着子尤俏皮的模样,眼泪不由要掉下来。子尤,我为你流过两次泪。上一次是2月14日,在机场和你通话时,你说情人节,老天送了个大礼物--得知你血小板升至3万7,觉得你和大姐终于在困顿中挣扎出了一线光明,之前所有的努力显出了意义,当时在去深圳的飞机上心情激荡不已,可惜随后的复查证明这是301医院的失误;现在,这16岁的生命厌倦了苦痛,停止了吟唱,你一口气饮下我们带给你的爱,便转过身,离开我们跑了。
你曾在博客文章中形容自己就是一个易碎的杯子被往地上摔了一年半,你一直保护自己不被摔碎,或者只是掉了个角。今天看见这满地的碎屑,碎的不仅是这个杯子,也是杯中那么多爱你的心。
屈指算来,认识子尤和大姐其实刚过一年。地域间隔,纵算有工作之便可以差不多每月飞一次北京,每次我们总是胡聊3个小时,12*3=36,原来我就只抓住了你生命中的1天半。这1天半曾带给我许多快乐,我想你也感到了快乐。现在我只有以倾盖如故来纪念这1天半了。
生命中的缘起实在是奇妙。2005年7月在文汇报读到那篇《金子般的少年》(配有一幅子尤的照片)后,我就莫名其妙地被你打动,几经搜索,终于在网上找到你的邮箱并联系到你。你回了信,但这样的信你一定收到过许多,所以回信无甚特别。第三封信时我提到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话"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 这句话好象打动了你,你欢快地回信"快来吧,我等着你",可你是个小迷糊,问你地址就说北大校医院就在北大里面,似乎要让我做地毯式搜索。
我第一次在北大校医院看到你很是沉静、一副乖乖的样子,也没有看到你妈妈说的一副特别爱笑的模样。挺逗乐的是吃饭时让你在书上写句话,于是煞有介事地沉思良久,终于落下三个字"谢谢你"。子尤,不要说谢的,我能为你做的实在太少了。
我是冒然闯入你生命中的陌生人,不速之情也是一种负担,所幸这种陌生距离渐渐消弭,你能和我说的话也越来越多了。
好笑看你惟妙惟肖地学着郭德刚和他两个徒弟的动作及腔调;
喜欢听你一身兼任男女声地哼唱《剧院魅影》的旋律还连带着过门;
你每次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喜欢先哼哼哈哈妄图蒙混,然后在我的严厉追问之下才叫声叔叔;
你带着蓝色的头巾,穿着那件淡绿色中式的长褂子,坐在钢琴边弹唱着你的《秋雨沙沙落》;
你皱鼻翘嘴撅下巴地表演你的夹筷绝技;
你因为妈妈说漏了一件让你大失面子的事,而气得耍赖冒称心痛了;
偷看到你的杂记本上写着"我长得好看,写字漂亮。。。"
你的那篇谐文《我的屎尿屁与我的"小鸡"崇拜》我也先睹为快;
你会故意夸张地说着"我们很想你"之类的话;
。。。
那个书名《谁的青春有我狂》给你贴上了一张"狂"的标签 (我更喜欢你提的《我是翩翩美少年》),尽管你再三解释,还是被人不由分说地定格为"狂人"。可是我在这1天半里,却怎么也没觉察"狂"的痕迹。你就是一个慢性子的善良幽默的16岁少年而已。
最近一次去看你时,大姐说:"大人里面他现在和你比较亲近"。我听了也很开心。
少年心性,你受不得别人的曲解。我临走前和你说"不要过多理会那些败草般的流言,时间能证明一切。比如10年或20年后,那些败草早已是被风吹远了的灰尘,而努力一定会让你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你点着头赞同我的想法。
未想那一面后,如今已是阴阳相隔了。原来打算带着行行10月左右来北京的,他从一开始就好喜欢和你讲电话,叫你"子尤得得(哥哥)",后来9月20日你开始身体不好,就想着过一阵总有机会的,如今却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你的博客写到《生亦漂亮,死亦漂亮》嘎然而止。这是在写你自己吗?子尤,你就是圣德克旭贝里写的那个小王子,这人世匆匆一遭,终于要回到你的小小星球。
忽然又想起张抗抗的那篇《牡丹的拒绝》:
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子尤,你跨越了萎顿和衰老。只是从今往后,春夏秋冬,我们真的再也见不到你了。
子尤弟,
每次过来看你于我都是高兴的,这次更是,因为我能感觉在交流时你比原来活跃了好多。或许你原本就是活跃的(也应是活跃的),只是因了一个陌生人突然闯入了你的生活且有点被迫接受而保持着一些距离/戒备?。的确不速之情有时也是一种负担。所幸这种距离在渐渐消弭,你也可以渐渐卸却戒备而复回本我。
心里讲我其实更喜欢这样的你,这正是一种真(特别是在花季之年)。如果这个人从来就是老到自如,我不会有第二次去看他的冲动。但现在我又有些担心你的不善交流(人的想法是否经常在某种悖论中摇摆打转?),毕竟我们不能总处于被保护状态,某一天你也要成为一个保护者,所以有意识地锻炼人际交流(特别是面对面时)等处世之道,学会保护自己也是成长中的必修课。
下周又可以来看你。
朱春标
2005.11.3
朱大哥:
你说得确实很对,我有许多方面是需要锻炼的,所以以后不能再说我迟钝,傻一类的话,因为说什么那个人就容易像什么。昨天我就闹了一个大笑话,我跟一个朋友约好她周四来看我,昨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说:“你家住哪儿呀?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来看你吧!”我嘟囔着说:“那个,我现在住在姥姥家,过几天就要回到自己家了,明天有一个朋友要来看我,所以没时间。”虽然说着,但我拼命想着对方到底是谁呀?正好我姥姥过来问:“谁的电话?”于是我趁机就跟电话那头说:“我姥姥问你是谁呀?”对方大喊:”你还不知道我是谁呢?”我说:“我记性和耳朵都差了点。”原来来电话的就是周四要来看我的朋友。我笑着说:“你知道明天要来看我的是谁吗?”对方说:“就是我吧!”我说:“恭喜你!学会抢答了!”
这就先算一个现成的笑话吧!说给你听。到时候我在把我收集的笑话给你。《夜访吸血鬼》很好看,以一个特殊的“人”(或者鬼)的视角看了沧桑百年,变化太大了!我不禁想,他们活了那么多年,感觉如何呀?能活那么长时间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子尤
2005.11.3
怀念子尤
朱春标
以泰戈尔的这首《礼物》送别子尤--
我要送点东西给你我的孩子,因为我们都漂泊在这尘世的流水之中。
我们的生命将被分开,我们的爱将被忘记。
你的生命正年轻,你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
你一口气饮下我们带给你的爱,便转过身,离开我们跑了。
…河流冲破一切堤防歌唱着迅速流去了,然而山峰留在原地,念念不忘,深情依依。
10月22日下午3点多接到肖姓编辑的电话时,我正收拾行李准备去青浦开会。她哭着说子尤今天凌晨2点去世了,下星期二在北京有一个追思会。我恍惚着说了一句下周二我去不了北京。挂了电话后人有点清醒却仿佛更恍惚,怔了一阵,才想起打还那个电话问几句大姐的情况。在清冷的凌晨2点,漆黑的四周里,我想不出她一个人是怎样守着绝望的心灵。。。
坐在去青浦的车上,呆望着窗外模糊的暮色,眼前闪回着子尤俏皮的模样,眼泪不由要掉下来。子尤,我为你流过两次泪。上一次是2月14日,在机场和你通话时,你说情人节,老天送了个大礼物--得知你血小板升至3万7,觉得你和大姐终于在困顿中挣扎出了一线光明,之前所有的努力显出了意义,当时在去深圳的飞机上心情激荡不已,可惜随后的复查证明这是301医院的失误;现在,这16岁的生命厌倦了苦痛,停止了吟唱,你一口气饮下我们带给你的爱,便转过身,离开我们跑了。
你曾在博客文章中形容自己就是一个易碎的杯子被往地上摔了一年半,你一直保护自己不被摔碎,或者只是掉了个角。今天看见这满地的碎屑,碎的不仅是这个杯子,也是杯中那么多爱你的心。
屈指算来,认识子尤和大姐其实刚过一年。地域间隔,纵算有工作之便可以差不多每月飞一次北京,每次我们总是胡聊3个小时,12*3=36,原来我就只抓住了你生命中的1天半。这1天半曾带给我许多快乐,我想你也感到了快乐。现在我只有以倾盖如故来纪念这1天半了。
生命中的缘起实在是奇妙。2005年7月在文汇报读到那篇《金子般的少年》(配有一幅子尤的照片)后,我就莫名其妙地被你打动,几经搜索,终于在网上找到你的邮箱并联系到你。你回了信,但这样的信你一定收到过许多,所以回信无甚特别。第三封信时我提到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话"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 这句话好象打动了你,你欢快地回信"快来吧,我等着你",可你是个小迷糊,问你地址就说北大校医院就在北大里面,似乎要让我做地毯式搜索。
我第一次在北大校医院看到你很是沉静、一副乖乖的样子,也没有看到你妈妈说的一副特别爱笑的模样。挺逗乐的是吃饭时让你在书上写句话,于是煞有介事地沉思良久,终于落下三个字"谢谢你"。子尤,不要说谢的,我能为你做的实在太少了。
我是冒然闯入你生命中的陌生人,不速之情也是一种负担,所幸这种陌生距离渐渐消弭,你能和我说的话也越来越多了。
好笑看你惟妙惟肖地学着郭德刚和他两个徒弟的动作及腔调;
喜欢听你一身兼任男女声地哼唱《剧院魅影》的旋律还连带着过门;
你每次接到我的电话总是喜欢先哼哼哈哈妄图蒙混,然后在我的严厉追问之下才叫声叔叔;
你带着蓝色的头巾,穿着那件淡绿色中式的长褂子,坐在钢琴边弹唱着你的《秋雨沙沙落》;
你皱鼻翘嘴撅下巴地表演你的夹筷绝技;
你因为妈妈说漏了一件让你大失面子的事,而气得耍赖冒称心痛了;
偷看到你的杂记本上写着"我长得好看,写字漂亮。。。"
你的那篇谐文《我的屎尿屁与我的"小鸡"崇拜》我也先睹为快;
你会故意夸张地说着"我们很想你"之类的话;
。。。
那个书名《谁的青春有我狂》给你贴上了一张"狂"的标签 (我更喜欢你提的《我是翩翩美少年》),尽管你再三解释,还是被人不由分说地定格为"狂人"。可是我在这1天半里,却怎么也没觉察"狂"的痕迹。你就是一个慢性子的善良幽默的16岁少年而已。
最近一次去看你时,大姐说:"大人里面他现在和你比较亲近"。我听了也很开心。
少年心性,你受不得别人的曲解。我临走前和你说"不要过多理会那些败草般的流言,时间能证明一切。比如10年或20年后,那些败草早已是被风吹远了的灰尘,而努力一定会让你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你点着头赞同我的想法。
未想那一面后,如今已是阴阳相隔了。原来打算带着行行10月左右来北京的,他从一开始就好喜欢和你讲电话,叫你"子尤得得(哥哥)",后来9月20日你开始身体不好,就想着过一阵总有机会的,如今却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你的博客写到《生亦漂亮,死亦漂亮》嘎然而止。这是在写你自己吗?子尤,你就是圣德克旭贝里写的那个小王子,这人世匆匆一遭,终于要回到你的小小星球。
忽然又想起张抗抗的那篇《牡丹的拒绝》:
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子尤,你跨越了萎顿和衰老。只是从今往后,春夏秋冬,我们真的再也见不到你了。
前一篇:子尤诗歌:命运的琴弦
后一篇:给你看我的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