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去了什么地儿 |



今天看《贝多芬之魂》,老书了,由此想到12岁去欧洲时到贝多芬故居的情景.我写过关于他的话剧,还被收进《谁的青春有我狂》,真不好意思看。从欧洲回来我写了篇《欧洲之旅》,现在看很幼稚,不过很真诚,非常怀念小时侯心无杂念地看书,激情澎湃地望天的心境。
《欧洲之旅》里我写:“贝多芬故居,面积很小,象一口井,四周是房子,只有一条窄窄的楼梯通向二楼,屋子里面陈列着贝多芬的书信和曲谱手稿,以及他的头像。还有一架巨大的钢琴,人去椅空,再没有人能够坐在这里弹这架钢琴了。 贝多芬在这个屋子里居住的时候恰是他精神将要崩溃的时候,他当时的心情用三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悲多愤。耳聋和各种各样的疾病困绕着他,他准备自杀。就是在那所看似普通的房子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我现在能背诵遗书的前几段。”
在故居门口,我给妈妈背贝多芬的遗书。现在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也很容易观望。什么词用在他身上合适呢?严肃,激情,火焰,邋遢,丑,不拘小节。
突然想起,小学时,我曾构思过贝多芬传记片。记得一天放学,下雨,风轻,我在坑洼的路上走,脑海里想自己的电影的结尾该怎么拍。
前一篇:北京大爷李宗盛
后一篇:树立“癌症英雄”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