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想了什么事儿 |
我热爱相声小品,《演艺竞技场》每周看,而我一直以为春节晚会上的作品是代表其最高水准的,对它抱有期待,但看来我得改变想法了,尤其我不知道拥有出了名苛刻的春晚评委是怎样取舍,删掉某些内容,却让许多“奇怪”的节目通过。这几年小品最大的退步表现就是其搞笑方法,最明显如冯巩近期的作品完全是在一些单个的台词上搞笑,与整体脱节。也就是说过去我们耳熟能详的好小品,其搞笑处是以故事整体为背景合理出现的,而现在很多是隔一会儿蹦一句“不着边”的台词,勉强让人笑。
冯巩不和牛群合作以后,和郭东临合作过几个抱着吉他的相声,然后又和朱军合作了几个相声。水准不高,而且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去年他和朱军搞的《艺术人生》让我看见点转变的希望,心里很高兴,今年又让我失望了。我现在小心地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他的小品好象越来越有点“闹剧”的感觉了。比如《让一让,生活真美好》(是叫这个名字吗?),因为堵车,几个或高或胖的人碰到了一起,他们一直在拼命“喊”台词。还是住院的时候,我因为一时找不着别的节目,有两天,竟然从电视上看了三遍《让》!我记得一段最明显的“单个逗嘴”台词是这样,可能记得不清楚:“我有一个朋友,是著名兽医!”“谢谢,我不想麻烦你的私人医生!”之所以加叹号,是因为这话都是演员吼出来的。
最莫名奇妙的是“喷吐沫”可以喷那么多年,我真服了。今年那个男扮女装的大长今喷,去年“他”就喷,而其实这并不新鲜,因为前年冯巩就已经在《让》里演一个自称“卖喷壶”的人,喷倒了所有演员,而且我记得那年是不止这一个小品有这样“演出”的。堂堂中国最高级别的晚会只能一年年拿这个逗笑,未免太可怜了。
还有,竟然那么多演员都自己扮小狗的名字逗笑,我一点都笑不出来。
虽然黄宏今年的小品不太好,只有一些小小的他从不拉下的针砭时弊总结一年的亮点,但我依然很敬佩他,他是个很有喜剧点子的人,十多年来,作品水平非常稳定,每年都能奉献新的成果,想想《超生游击队》、《打扑克》。我想,应该在他晚年的时候,授予他一个终身成就奖,然后把他那些搭档找来,将他的经典作品都再演一遍。哎呀越想越来劲。
今年的小品题材上实在是太贫乏了,而且我总觉得许多小品都有过去的影子。郭东临的《实诚人》多么像他的另一个小品《有事您说话》!都是主人公痛苦地让自己受罪,说走嘴了以后使劲抽自己耳光。只不过郭东临“翻身”从抽自己嘴巴的变成让别人抽自己嘴巴。这个小品给人一种刚开了个头的感觉,似乎还没讲完。《马大姐外传》挺有意思,但基本就是《我爱我家》一集的翻版。那集讲的是梁天演的角色求全家人帮他向自己的女朋友陈列自己的缺点,好把她轰走,后来又求……反正过程特别像!那个新说绕口令的相声我觉得前几年看相声比赛的时候就看过类似的相声,也是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修改了“喇嘛、哑巴”的绕口令。记得他将喇叭改成小号。看见大兵上场,非常高兴,虽然“奇志大兵”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闪现在我脑子里。大兵的表演有点冲破传统相声的表演方法,我所见过的他的每一个节目都是满舞台走遍,这次,坐在台阶上的他依旧可以让我笑出来。我表弟把其中的台词都背下来了,于是,我就像小时候说相声一样陪他将这个相声说了一遍。
说到相声,缺少好的创作者是相声滑落、在春晚上滑落的一个原因。梁左曾为春晚“效力”多年,《虎口遐想》成为梁左,成为春晚,成为姜昆的经典相声作品。唉,姜昆也不上春晚了。我还听说在我出生的前一年,他和梁左合作过一个天安门变成菜市场的相声。后来在梁左去世后的纪念文集里,我看见编者王朔在选择他的相声时,只选择了这一段。
而陈佩斯、赵丽蓉的小品现在也只能从电视上的回放中品味和笑了。
这次虽说相声小品大部分让人不满意,可还有一个《说事儿》我喜欢,到现在大概看了四遍,看两个笑星——宋丹丹,赵本山飙戏,感觉非常爽。昨天晚上跟一个朋友打电话,他说也就记得这个小品。为什么是这样?我想一个原因是:这是惟一比较“正常”的小品,几个演员是很稳当的在表演,而像黄宏、冯巩都是在喊台词,感觉太不一样了。据说《说事儿》被删得很厉害,而我也看见黄宏那个小品(我怎么都忘了叫什么名字了)被删掉了很好的台词,他在解释现在社会中种种“上不来,下不去”时,还说:“春节晚会老面孔下不去,新面孔上不来!”
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晚会紧迫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艺术可言,整个晚会就是一个“怪胎”。我想演员即使上了,演了,也不会多高兴,每个人都不是赢家,都是妥协者,到最后肯定都心灰意冷了,直到下一年又不得不被晚会吸引。
冯巩不和牛群合作以后,和郭东临合作过几个抱着吉他的相声,然后又和朱军合作了几个相声。水准不高,而且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去年他和朱军搞的《艺术人生》让我看见点转变的希望,心里很高兴,今年又让我失望了。我现在小心地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他的小品好象越来越有点“闹剧”的感觉了。比如《让一让,生活真美好》(是叫这个名字吗?),因为堵车,几个或高或胖的人碰到了一起,他们一直在拼命“喊”台词。还是住院的时候,我因为一时找不着别的节目,有两天,竟然从电视上看了三遍《让》!我记得一段最明显的“单个逗嘴”台词是这样,可能记得不清楚:“我有一个朋友,是著名兽医!”“谢谢,我不想麻烦你的私人医生!”之所以加叹号,是因为这话都是演员吼出来的。
最莫名奇妙的是“喷吐沫”可以喷那么多年,我真服了。今年那个男扮女装的大长今喷,去年“他”就喷,而其实这并不新鲜,因为前年冯巩就已经在《让》里演一个自称“卖喷壶”的人,喷倒了所有演员,而且我记得那年是不止这一个小品有这样“演出”的。堂堂中国最高级别的晚会只能一年年拿这个逗笑,未免太可怜了。
还有,竟然那么多演员都自己扮小狗的名字逗笑,我一点都笑不出来。
虽然黄宏今年的小品不太好,只有一些小小的他从不拉下的针砭时弊总结一年的亮点,但我依然很敬佩他,他是个很有喜剧点子的人,十多年来,作品水平非常稳定,每年都能奉献新的成果,想想《超生游击队》、《打扑克》。我想,应该在他晚年的时候,授予他一个终身成就奖,然后把他那些搭档找来,将他的经典作品都再演一遍。哎呀越想越来劲。
今年的小品题材上实在是太贫乏了,而且我总觉得许多小品都有过去的影子。郭东临的《实诚人》多么像他的另一个小品《有事您说话》!都是主人公痛苦地让自己受罪,说走嘴了以后使劲抽自己耳光。只不过郭东临“翻身”从抽自己嘴巴的变成让别人抽自己嘴巴。这个小品给人一种刚开了个头的感觉,似乎还没讲完。《马大姐外传》挺有意思,但基本就是《我爱我家》一集的翻版。那集讲的是梁天演的角色求全家人帮他向自己的女朋友陈列自己的缺点,好把她轰走,后来又求……反正过程特别像!那个新说绕口令的相声我觉得前几年看相声比赛的时候就看过类似的相声,也是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修改了“喇嘛、哑巴”的绕口令。记得他将喇叭改成小号。看见大兵上场,非常高兴,虽然“奇志大兵”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闪现在我脑子里。大兵的表演有点冲破传统相声的表演方法,我所见过的他的每一个节目都是满舞台走遍,这次,坐在台阶上的他依旧可以让我笑出来。我表弟把其中的台词都背下来了,于是,我就像小时候说相声一样陪他将这个相声说了一遍。
说到相声,缺少好的创作者是相声滑落、在春晚上滑落的一个原因。梁左曾为春晚“效力”多年,《虎口遐想》成为梁左,成为春晚,成为姜昆的经典相声作品。唉,姜昆也不上春晚了。我还听说在我出生的前一年,他和梁左合作过一个天安门变成菜市场的相声。后来在梁左去世后的纪念文集里,我看见编者王朔在选择他的相声时,只选择了这一段。
而陈佩斯、赵丽蓉的小品现在也只能从电视上的回放中品味和笑了。
这次虽说相声小品大部分让人不满意,可还有一个《说事儿》我喜欢,到现在大概看了四遍,看两个笑星——宋丹丹,赵本山飙戏,感觉非常爽。昨天晚上跟一个朋友打电话,他说也就记得这个小品。为什么是这样?我想一个原因是:这是惟一比较“正常”的小品,几个演员是很稳当的在表演,而像黄宏、冯巩都是在喊台词,感觉太不一样了。据说《说事儿》被删得很厉害,而我也看见黄宏那个小品(我怎么都忘了叫什么名字了)被删掉了很好的台词,他在解释现在社会中种种“上不来,下不去”时,还说:“春节晚会老面孔下不去,新面孔上不来!”
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晚会紧迫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艺术可言,整个晚会就是一个“怪胎”。我想演员即使上了,演了,也不会多高兴,每个人都不是赢家,都是妥协者,到最后肯定都心灰意冷了,直到下一年又不得不被晚会吸引。
前一篇:前年去庙会,今年躺床上
后一篇:我追着给小学三年级的表弟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