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果缘师父的缘份

标签:
杂谈 |
分类: 明子日记 |
这次去杭州,借朋友的光,住进了灵隐寺,从而,算是近距离的观察到了大庙深处和尚们的起居生活,我老公比我早到灵隐寺5天,等我去到时,他已经熟悉了好几个小和尚,他连炫耀带惊赞的对我一再提到一位法名叫“果缘”的小师父,俨然已成为莫逆之交的朋友了。
我老公介绍说:这果缘师父可是了得!他竟能一眼就掂量出我老公脖子上挂的玉佩的成色和价值,还一语道破我老公手腕上的劳力士手表的真伪,呵呵,够神!!而且在和果缘师父畅聊中,发现果缘师父兴趣广泛、见多识广!哪怕是最时尚的话题,果缘师父都仿佛是做过温习的功课一样,无一不晓。我老公连连赞叹道:“了得!了得!”哈哈!
我老公在灵隐寺住着,愿意打羽毛球的他竟打探到灵隐寺内的羽毛球训练场地,据说,第一次被引荐到那去打球的运动衣和球拍就是朋友托果缘师父帮忙找来,于是,这小小的羽毛球,也就像一个敲门砖一样,打开了他认识僧人休闲生活的“神秘”大门。
人们通常对“禁区”内的生活、对于“非普通百姓”的生活会有一种因陌生和无知所产生的“神秘”之感,这灵隐寺一早一晚都院门紧锁、“外人不得入内”,即使白天游人花钱进得了大门,可也少有机会和佛家人亲密攀谈,所以,当我老公向我眉飞色舞、绘声绘色讲述他所探知的和尚生活见闻时,我总感觉他的言语间还洋溢着他自己的得意洋洋神气,哈哈!
每天在灵隐寺内用过晚餐后,我们通常会从灵隐寺的后门处走出去散步,呶,常会经过这里:(素食斋饭也并不能减肥,由于灵隐寺里的素食太好吃了,我的体重一下子就升到了130斤!脸,又像大圆盘了!哈哈!不好意思啊!)
果缘师父个子不高,他笑吟吟的向我点头示礼,眉宇间透着聪颖,还有几分少年的纯真稚气,再细看又觉得已经修炼得很有佛气了,我马上联想到动画片中的机灵顽皮又充满禅理智慧的“一休”小和尚。还没等我开腔,果缘师父一脸镇静地突然说:“我好像见过你!”
我没有当真!心想:我们怎么会见过面?我这蜗居北方的50多岁的老女人了,怎么会有机会认识这年方二十几岁的身居南方的“出家人”?不可能!
没等我说话,果缘师父就补充道:“我肯定是在网上见过你!”
我依然没有当真!!心想:那也很少可能!虽然我在qq上开有“个人空间”,对外也不设防,可加好友量尤其是陌生人是“慎之又慎”,每天有限的访问量几乎都是常来常往的熟人足迹,外人闯入的不多。虽然我也会常常随意闯入陌生人的空间浏览一番,可若不是“好友”和“加关注”,那些陌生人的网页就是再精彩,也会化作我的过眼烟云,转瞬即逝,谁可能记清和记住不相干和无名人的照片和日志呢?于是,我说:“是吗?不可能吧?”哈哈!
因为有了“见面熟”这一开场白,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的关系,我把他看作是远离尘世的出家人,有许多好奇之心,于是我事先声明:“我很感兴趣你们佛门的生活,有许多问题想问,不过,我的问题只代表了我的好奇,果缘师父可以不回答有介意的问题。”
果缘师父和蔼含笑的说,“没啥介意的,问吧。”
于是,一连串的问题,走了一路,抛了一地。我问到他:为什么在年纪小小时就会选择“出家”?又问:这出家人想进这灵隐寺容易吗?他是怎么走进灵隐寺的?还问:他们僧人每天的作息和饮食如何?和尚宿舍的条件如何?他是否喜欢这样的出家生活?他如今的学历,听说他就读“佛学院”便追问这佛经好学吗?还打听和尚的工资和生活费有多少?――――――
果缘师父一一作答。我记得师父说因为他小的时候他的一个叔叔(或堂叔?我记不清了)就是出家人,受到他这个亲人的影响,他好像是十八岁那年征得他父母的同意,出家做了和尚。先是在一个小庙里学习生活,这灵隐寺也是几经考试竞聘而跨入这有名的寺庙大堂的,目前还在法学院继续学业。
在灵隐寺这名声显赫的佛家殿堂内,他们迎来送往了太多的游客和香客,在做了数不清的法事后和不断的佛学研究后,加上如今的僧人高学历人才的不断涌入和高科技的现代通讯技术如电脑、手机在庙里的畅行使用,我可以感受到如今的僧人的修行生活已不是我曾想象中的枯燥和封闭。他们常常有各地佛教文化的交流活动,所以,“旅游”的机会也特别多,自从进了灵隐寺后,他去过很多地方,(如今的大庙都处在风水宝地,成为旅游的重要景观啊!)自然见多则识广!当今的僧人,尤其是灵隐寺的僧人,常人不可小量啊!
当我感慨果缘师父有着现代年轻人的时尚见闻时,果缘师父当时对我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可惜富有哲理的简洁原话我忘记了,大意就是:出家人其实和普通民众的生活都一样!只是众多生活的一个分门别类,学有专长。再则,他们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自愿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喜欢、因为热爱、因为追求,所以这里的生活是他向往的生活,当然,他还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意愿还俗。
第二次晚上散步时,我们又在向外(灵隐寺门外)走的路上,碰到正散步往回走的一群和尚们,人群中依然有笑意盈盈的果缘师父,我老公像邀请老朋友一样再次邀约果缘师父与我们同行,果缘师父又爽快答应了。
这一次,果缘师父坚定的对我说:“我肯定在网上见到过你,你是不是有一个儿子在澳洲,喜欢踢足球?你还有一群吃喝玩乐的朋友圈,你们四姐妹前不久还爬过山?”
这下子我可是相信果缘师父果然是在网上知晓我、认识我了!太神奇了!我的确在我的空间里提到过和展示过这些内容。可他在网上那不经意的一瞥,就会有如此好的记忆力,能在茫茫人海中和突然的不期而遇中识别出我来,我真是佩服果缘师父神奇的记忆力和识别力啊!难怪我老公一直赞叹果缘师父够“神”和的确“了得”啊!哈哈!
谁能不说我们这是“有缘份”呢?天南地北、茫茫人海、一网之见,我们就能真是有了如此纵横交错的密切联系,我老公和他先交了朋友,我老公念念叨叨的对我提起他的这位灵隐寺里的新朋友,没有想到,我们的认识早已经先于他起始于QQ网上―――――――神奇啊!神奇!什么叫缘份?啊!这就叫做:缘份!神奇的缘份!用果缘师父给我的感慨留言,既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缘分之事妙不可言!”呵呵!
因为得益于认识了果缘师父,我们向他请教了很多佛学上的问题,比如:如何打坐?在参与他们一大早清晨4点左右的法事时该站在何处?如何仿效着去做?每天他们的法事活动安排也都通过果缘师父让我们一一清楚。我老公最关心的是每个晚上他们灵隐寺羽毛球队都有些什么新活动?哪一天国家队级的教练前来指导?所以我老公算是跟着僧人们沾上了光,要不然的话,上一堂国家队教练员的羽毛球课该花多少银子啊?!
在我们散步的过程中,一个穿着僧人黄衣袈裟的小和尚,肩上背着旅行的大书包,脚踏一辆自行车从我们身边飞逝而过,那疾驰划过的背影留给我惊奇的感叹:太现代了!就像是骑飞车的调皮少年,哈哈,与我脑中墨守成规、静处默拜的僧人形象来了个颠覆性改观,呵呵!
果缘师父说道:“我也有一个这样的很高级的单骑,是我师父送给我的,最近让我送人了!”“这辆车已经放在我身边两年了,因为使用不多,我觉得有些对不住它,我就把它送给我们(灵隐寺)的一个保安,他每天上下班用得上,他当时还不敢相信呢!因为那一天正好是4月1日愚人节,开始他以为我是开玩笑呢。呵呵!”
从这不经意的小事中,我看到了果缘师父的“慈悲为怀”!
难忘的果缘师父!还有令我难忘的戒清师父!因为有缘同这两位师父深入聊天,我感受到佛主入心的通达之感,通过佛门弟子认识佛学,就好像有导游引领你进入他熟悉的地方一样,他的感同身受会传染你、影响你,自然比自己入门摸索着去见识要收获更大些!为此,我由衷的谢谢两位师父给予我佛教上的开悟!能与这两位师父结缘,是我人生中的幸事和福分啊!
灵隐寺是个充满文化的地方,从园中牌匾的提示可见一斑:http://s3/middle/485cb1c2ha2e4e4fc4ae2&690
http://s1/bmiddle/485cb1c2ha2e4eb0d1d80&6905天的灵隐寺居住生活给了我永远美好的回忆,在告别灵隐寺的那一天,我才想到在灵隐寺的大门前留个影:
如今和“灵隐寺”合影已经有了“家”的感觉,我吃在这里、住在这里、和这里的僧人们聊天在这里、每天拜佛敬佛在这里!对这里的亲切感自然深厚!http://s12/middle/485cb1c2ha2e4eef9f17b&690
后来,我通过网上和果缘师父建立了联系,发现他的QQ空间真是我心灵学习和修身养性的好课堂,在此,我非常感谢果缘师父带给我的思想收获,还要感谢果缘师父身上透着的阳光快乐和蓬勃向上的气息以及佛家慈悲为怀的宽阔胸怀给我的美好感受!
灵隐寺一住,值得我留念和值得我学习消化的东西太多了!最后我就用戒清师父赠送给我们他的著作《文殊師利彂願経》结尾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句吧:
“静以飬心 慮易生慧”
(呵呵,说实在的,对这句话,我领悟得有限,就和这佛学一样,我慢慢悟吧!善哉! 善哉!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
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
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
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
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